XX职业学院《纳税实务》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序号:19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教学单元名称
项目六企业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
课时
2
学情分析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喜欢记忆概念,不擅长理论联系实际,倾向于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熟悉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化政策
2.学生熟悉小型微利企业范围
3.学生掌握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额计算公式
4.学生熟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化政策
5.学生掌握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额计算公式
6.学生掌握免抵税额税收优惠政策
7.学生掌握免抵税额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完成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额计算
2.学生能够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额计算
3.学生能够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完成免抵税额计算
素质目标
1.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2.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额计算
2.教学难点:免抵税额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
授课类型
理论课£理实一体课R实践课?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赛项资源
参考教材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纳税实务》套书(第6版)、主编:张瑞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实训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在课程教学平台布置自学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登陆课程教学平台,领取任务单
拓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课中
复习回顾(3min)
1.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2.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相关知识点
承前启后
新课导入(2min)
思政导入,介绍我国减税降费的成效
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10min)
知识点1减免税额
1.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1)小型微利企业的范围(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
3.从业人数≤300人
4.资产总额≤5000万元
(2)小型微利企业指标计算公式:
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2.全年季度平均值=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3.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思政融入:企业所得税助力小型微利企业发展。
教师讲授知识点
使用信息化教学,学习知识点1-1
学生练习
(5min)
【案例1】甲企业(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2022年年均从业人数75人,年均资产总额96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1440万元,税前准予扣除项目金额1200万元。计算甲企业2022年减免税额及应纳税额。
甲企业年均从业人数75人<300人
甲企业年均资产总额960万元<5000万元
甲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440-1200=240<300万元
甲企业2022年可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
应纳所得税额=240×25%=60(万元)
应纳税额=100×12.5%×20%+(240-100)×25%×20%=9.5(万元)
减免税额=60-9.5=50.5(万元)
1.学生完成知识点对应案例
2.教师讲解案例
通过案例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新课讲授
(5min)
知识点1减免税额
2.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通过相关部门(科技局、财政局、税务局)认定并颁发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认定后连续三年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即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教师讲授知识点
使用信息化教学,学习知识点1-2
学生练习
(5min)
【案例】乙企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应纳税所得额为492万元,计算乙企业2021年减免税额及应纳税额。
减免税额=492×10%=49.2(万元)
应纳税额=492×25%-49.2=73.8(万元)
1.学生完成知识点对应案例
2.教师讲解案例
通过案例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新课讲授
(10min)
知识点2抵免税额
1.优惠政策针对的项目
(1)购置并实际使用
(2)《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