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纳税实务
课程类型:B类
课程属类:职业能力课
课程学分:4
参考课时: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部门:
适用专业(层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会计基础》《会计实务》
后续课程:《财务管理实务》《成本核算实务》
职业资格: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金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财务共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制订:《纳税实务》课程开发团队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详细信息
(一)课程简介
《纳税实务》是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综合性一体化课程。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内容包括我国现行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与行为税16个税种的法规解读、应纳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为中小企业和中介税务机构培养合格的税务管理员和税务代理员。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
先修课程有《会计基础》《会计实务》等,后修课程有《财务管理实务》《成本核算实务》等。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智能化财税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涉税岗位核心技能和素养,引导学生进行税费计算与申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职业素养与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了解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缴纳的具体税种,理解、掌握各税种的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各税种的计算方法,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相关工作,能够运用税收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初步的纳税筹划,增强法律意识、企业税收风险防控思维、提高信息技术与税收征收管理融合的创新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职业素养与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能力。
2.知识目标
(1)能够全面了解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和税法要素;了解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机关、信息报告制度、发票管理、纳税申报方式、税款征收方式以及纳税诚信的要求;
(2)能够熟练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与行为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征税范围、税率、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等税法要素。
3.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与行为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业务技能;
(2)能够熟练掌握操作平台,进行纳税申报、税费缴纳等相关业务技能;
(3)能够初步掌握各税种相关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
(4)能够初步具备防控企业税收风险思维、提高信息技术与税收征管融合的创新学习能力。
4.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遵纪守法、依法纳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培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思维习惯、团队协作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信息素养、数据思维、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等系列文件要求,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课程思政改革,劳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具体设计思路
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内容设计充分考虑税务管理岗位、税务服务岗位职责;基于职业院校推行“1+X”制度,融合《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财税”赛项竞赛内容,全面打造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行为规范渗透到课程内容之中,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1)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
把教学过程分为“线上课前准备、线下课堂教学、线上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将简单知识点放在线上课前准备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线下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企业真实的业务为载体,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企业工作氛围,转化角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