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重点和难点分析与对策
目录
TOC\o1-2\h\u216191、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1
8117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3
5600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重点: 3
248892)常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 3
52623)本工程在夏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 6
7587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6
121873、防水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11
283491)选择防水方案 11
72092)防水混凝土施工 12
137243)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12
75664、砼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13
混凝土工程重点和难点分析与对策
1、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1)骨料:
对骨料(砂、石等)的总的要求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骨料分普通骨料及轻质骨料。
①砂、石使用前应按产地、规格、批量取样试验。内容包括颗粒级配、密度(比重)、表观密度(容重)、含泥量等。
②用于配制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时,还需做相应的项目试验。
③混凝土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一部分最大粒径为1/2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ram。
④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2/5。
⑤砂子应为粗砂或中砂,泵送混凝土宜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子的量应不少于15%.
⑥细骨料(砂)的质量标准。
⑦粗骨料(碎石、卵石)连续级配。
2)水泥:
①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用于承重结构的、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试验结果使用。
②复试项目:强度、初凝时间和安定性,必要时加试其他项目等
③凡水泥强度等级低于规定的指标,或水泥的四项指标(细度、凝结时间、烧失量和混合材料掺加量)中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时,称为不合格产品。
④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日起7d内,寄发水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中应包括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28d强度数值应在水泥发出日期起32d内补报。
3)混凝土外加剂
①必须有生产厂家出示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厂名、品种、质量、重量、包装、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使用前应进行性能试验。需要时应检验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经验证确认对混凝土无有害影响方可使用。
②督促检查承包单位对不同品种外加剂分别存储,做好标记,防止混杂、错用。
③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泵送混凝土的水泥最小用量为300㎏/m3;混凝土水泥最大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结构用混凝土在施工前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施工中如材料有变化时,应重新申请试配。配合比通知单附配套的砂、石、水泥、外加剂及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单(30d后及时补送)。
监理工程师应对混凝土生产设备或商品混凝土厂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是:
技术管理工作系统、机构设置状态;
有无健全的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技术合同审核、材料管理、质量检验、混凝土开盘鉴定、运输、泵送、技术档案资料、操作规程和技术岗位责任制等理制度;
现场搅拌设备,特别是计量设备的年检和可靠程度。
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重点:
①模板、钢筋应作好预检和隐检,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确保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模板内杂物已清除干净。钢筋位置固定正确,变形的钢筋已被修好,关键部位应再次查验钢筋品种、数量、规格、插筋、锚固情况;
②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要根据浇筑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力组织、施工设备、泵车位置、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保土浇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究并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③检查机具准备,对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活塞泵、输送管线,振捣器等要准备充足,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已有所准备,必要时应进行试运转;
④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已办妥;
⑤对天气预报已做了解和必要的冬施、雨施准备;
⑥水、电、照明等现场条件已做好,且应有保证。
2)常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
①混凝土浇筑中,要加强旁站监理,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注水,不合格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
②对浇筑的混凝土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开盘鉴定表原则上每天都应根据料源情况进行调整:
③检查振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