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消防安全防控体系与实操指南.pptx
文件大小:1.4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2.93千字
文档摘要

消防安全防控体系与实操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设施配置标准

01

基础防控概念

03

隐患排查方法

04

应急处置流程

05

培训演练体系

06

长效管理机制

01

基础防控概念

火灾三要素

火灾三要素是指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引火源。防控火灾的关键就是控制这三者的相互作用。

防控原理

通过控制可燃物的数量、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能、隔绝助燃物、消除引火源等措施,破坏火灾发生的条件,从而达到防控火灾的目的。

火灾三要素与防控原理

常见火灾类型与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

根据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将火灾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管理要求。

常见火灾类型

根据火灾的燃烧特点和燃烧物质,可以将火灾分为A、B、C、D、E、F等六类,包括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金属火灾、带电物质火灾和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消防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

消防法规

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消防安全培训、演练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个人应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不随意乱扔烟蒂、私拉乱接电线等,共同维护消防安全。

责任划分

消防法规与责任划分

02

设施配置标准

灭火设备

灭火器、消防喷淋系统、消防泵等,用于初期火灾的扑救。

消防设备分类与功能

01

报警设备

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等,用于及时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

02

疏散设备

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逃生通道等,用于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03

防护设备

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用于阻止火势蔓延。

04

自动灭火系统

喷淋系统应覆盖火灾高风险区域,消火栓布置应保证每个消防分区至少有一个。

消防电源应独立设置,应急照明应保证在火灾时能够正常工作。

消防供电与照明

探测器布置应覆盖所有易燃区域,报警控制器应设在有人值守的地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机械排烟系统应能将烟气排至安全区域,自然排烟窗应设置在合理位置。

防烟排烟系统

建筑消防系统布局要求

灭火器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定期更换药剂。

设备维护与检测周期

火灾探测器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功能检测,并定期清洗。

消防泵与喷淋系统

每季度进行一次启动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疏散设备与照明

每月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

01

02

03

04

03

隐患排查方法

疏散通道

消防设施

火灾危险源

逃生疏散

检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堆放杂物,安全出口标识是否明显。

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包括灭火器、消火栓、火灾报警系统等。

识别火灾危险源,如明火、高温物体、易燃液体等,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评估逃生疏散路线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重点区域隐患识别

电气线路

检查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破损,接线是否规范,是否超负荷运行。

燃气管道

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阀门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紧固。

电器设备

检查电器设备是否完好,有无漏电、短路等现象,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燃气用具

检查燃气用具是否合规,是否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电气与燃气安全检查

A

B

C

D

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应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储罐中,并远离火源和热源。

易燃物存储规范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堆积和受潮。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钢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废弃物处理

易燃废弃物应定期清理,妥善处理,避免引发火灾。

04

应急处置流程

识别火灾类型

根据火源、燃烧物等判断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

初期火灾扑救步骤

01

紧急呼叫消防队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告火灾情况、地点和火势大小。

02

使用灭火器材

根据火灾类型,正确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注意站在火源上风向。

03

隔离火源

尽可能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移走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势蔓延。

04

标识逃生路线

在场所内显眼位置设置疏散指示标志,指明逃生方向和出口位置。

在无法逃生时,选择相对安全的避难场所,如避难层、防火隔间等,等待救援。

紧急避难场所

根据场所特点和安全出口位置,制定多条逃生路线,确保人员疏散安全。

制定逃生路线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逃生演练,熟悉逃生路线和逃生方法,提高逃生能力。

演练逃生路线

疏散逃生路线规划

通讯设备

确保应急通讯设备畅通,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等。

紧急联系人

制定紧急联系人名单,包括消防队、医院、安全负责人等,以便及时联系。

联动机制

建立消防联动机制,确保消防设备、设施联动,及时响应火灾报警。

报警与通报

发现火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