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主体施工测量
本车站主体采用明挖法施工,其施工测量基本程序为:施工场地测量、加密控制测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车站结构施工测量及细部放样等。施工测量前,应熟悉设计图纸,检核设计数据,并对测量资料进行检核。
(1)施工场地测量
施工场地测量包括场地平整、临时管线敷设、施工道路,临时建筑以及场地布置等测量。
1)场地平整测量应根据总体竖向设计及施工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宜采用方格网法。方格网边长在平坦场区宜为20m×20m,地形起伏场区宜为10m×10m。
2)施工道路、临时管线与临时建筑的位置,应根据场区测量控制点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进行测设。场地内需要保留的原地下建筑、地下管线、古树等应进行细部测量。
(2)场区内控制测量
选择视野宽阔、环境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为场区布设3个平面控制点和3个水准点,控制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采用精密导线测量和精密水准测量与高等级控制点联测。对已经测设完成的现场控制点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根据点位稳定情况确定复测频率。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当控制点标石被破坏时,应重新埋设,复测时统一观测。数据处理应采用严密平差的方法,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控制点测设结束后,应提交下列资料:1外业观测记录与内业计算成果;2控制点点位示意图;3控制点点之记;4控制点成果及其精度评定成果表。
(3)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
1)测量仪器
全站仪、对中杆、自动安平水准仪、5m铝合金塔尺。
2)测量技术要求
①连续墙地面位置放样,依据加密控制点进行,其中心线放样中误差应为±10mm;
②内外导墙应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线,其放样允许误差应为±5mm;
③连续墙施工中应测量其深度、宽度和铅垂度;
④连续墙竣工后,应测定其实际中心位置与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偏差值应小于30mm。
3)测量方法
根据施工图纸所给定的每幅连续墙的位置,计算其中线坐标,采用全站仪及对中杆完成实地放样,在导墙开挖前做好栓桩,在导墙施工完成后,在导墙上测出高程控制线来控制连续墙的深度。桩位测设完成后要更换控制点进行自检,然后再报请监理进行验桩。在验桩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在成槽后下钢筋笼时对控制点进行检测,并利用栓桩对钢筋笼进行定位,确保连续墙的平面位置。并利用测绳检测槽深,与导墙上的高程控制线结合计算槽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1)测量仪器
自动安平水准仪,5m铝合金塔尺。
2)测量技术要求
①采用自然边坡的基坑,其边坡线位置应根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0mm;
②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坡度尺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测边坡坡度,坡脚距隧道结构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③基坑开挖至底部后,应采用附合导线将线路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基坑底部线路中线纵向允许误差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为±5mm;
④高程传入基坑底部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对向观测,垂直角观测、距离往返测距各两测回,仪器高和棱镜高量至毫米。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3)测量方法
在连续墙施工完成后,用水准仪在连续墙上每10m测一水平面来控制首层土方开挖。首层开挖时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考虑出入口、风井及其车站配套设施的位置以确定开挖深度。基坑开挖时,由于是分层施工,及时向基坑内导入高程,每层土的开挖控制线均以水平面的方式控制,高程线宜高出土面0.5m为宜。当挖至槽底时测设10m*10m的方格网,方格网节点标高值不得超过设计值5cm。控制槽底高程,确保槽底不超挖和少挖。在垫层支模前,从地面往基坑底做整体高程传递:在基坑底做三个固定水准点,水准点的布置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布置在结构施工不影响的位置,利用钢尺悬挂相当于标准拉力的重物,用水准仪独立观测三点的高程,再以这三点做检校。
(5)车站结构施工测量
1)底板施工测量
基坑开挖至底部后,采用附合导线形式将控制点引测到基坑底部。基底线路中线纵向允许误差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为±5mm。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将高程传入基底。在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垫层上利用引测的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测设边墙、结构柱、预留孔洞的具体位置,并用墨斗弹出墨线指导施工。底板混凝土模板、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
2)结构柱施工
结构柱的钢筋绑扎之前,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所有结构柱的平面坐标,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的方法在底板垫层上测设结构柱中心的位置,并用墨斗弹出结构柱的内模、外模线,点位的放样误差≦±10mm,同时测设出柱位控制桩,控制桩的连线一条平行车站主轴线,另外一条垂直车站主轴线,每条线的两侧测设2个控制桩。结构柱的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控制,经纬仪安放在控制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