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铁路企业职工卫生保健知识培训.pptx
文件大小:3.6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2.89千字
文档摘要

铁路企业职工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作业环境健康风险

01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03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04

健康行为与急救技能

05

心理健康管理策略

06

企业健康保障体系

01

PART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职业病定义与分类

01

职业病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02

职业病分类

职业病分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等10大类132种。

铁路行业健康法规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明确了铁路行业应当执行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包括职业病防治、健康检查、卫生防护设施等方面的规定。

《铁路劳动卫生管理规则》

规定了铁路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与控制要求,以保障铁路职工的职业健康。

《铁路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

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应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情况等记录。

健康档案建立

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档案利用

健康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填写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定期更新和整理。

健康档案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应妥善保管和保密,确保职工隐私不被泄露。同时,也要加强对健康档案的分析和利用,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02

PART

作业环境健康风险

噪音与振动防护要点

噪音危害

防护措施

振动危害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易导致听力损伤、心理压力增加和工作效率下降。

长期接触振动会对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职业病。

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检测噪音和振动强度;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噪音和振动源。

粉尘与有害气体防控

粉尘危害

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等。

有害气体危害

防控措施

接触有害气体可能导致中毒、窒息等危险。

佩戴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定期检测作业环境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

1

2

3

高温作业危害

在极冷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冻伤、感冒等问题。

低温作业危害

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提供适当的防护服和防寒用品;加强作业环境的温度监测和调节。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引发中暑、热衰竭等健康问题。

高温/低温作业保护措施

03

PART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呼吸防护器具选择

防护口罩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过滤效率高、阻力小、密合性好的口罩,如KN95、N95等。

01

防毒面具

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选用全面罩或配有滤毒罐的防毒面具,确保呼吸安全。

02

呼吸器

在高浓度有毒气体或缺氧环境下,应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

03

护目装备适配标准

选择防冲击、防化学、防雾等功能的眼镜,镜片应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

防护眼镜

在飞溅、喷溅或有毒气体环境下,应佩戴全面罩或防护面罩,确保眼睛和面部安全。

面罩

护目装备应与佩戴者的面部紧密贴合,无漏气现象,且不影响视线和工作效率。

眼镜适配

检查防护服是否完好无损,无破损、撕裂、开线等情况,同时确认防护服符合工作环境要求。

防护服穿戴检查流程

穿戴前检查

按照先穿下衣、再穿上衣、最后戴手套和鞋套的顺序穿戴,确保防护服完全覆盖身体。

穿戴顺序

穿戴后应检查防护服是否贴身、舒适,各部位是否紧密贴合,无漏气现象。同时,应检查手套和鞋套是否完好,确保防护效果。

穿戴后检查

04

PART

健康行为与急救技能

正确作业姿势指导

搬运重物

使用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扭伤腰部或背部,尽量使用腿部和手臂力量,而不是单纯依靠背部。

03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平衡,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或长时间单脚承重。

02

站姿

坐姿

保持上身自然挺直,头部稍微前倾,眼睛与屏幕或文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

01

突发疾病应急处置

识别症状

了解常见疾病的初期症状,如心脏病、中风、癫痫等,一旦发现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01

紧急呼叫

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或向同事求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02

急救措施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减轻患者症状。

03

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判断意识

呼救与报警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判断患者是否丧失意识。

如患者无意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患者情况。

将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双手交叉叠放,用掌根按压胸骨下半部,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如患者无呼吸或呼吸微弱,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