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10的再认识】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96.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3.62千字
文档摘要

四11~20的认识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基础。其教学内容可分为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建立数的概念,包括10的再认识和3个例题。10的再认识是教科书新增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温故知新。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例3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第二部分通过运算深化对11~20的认识,安排了2个例题。例4教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棒并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打基础。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例6教学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教科书提供了很多情境图,一方面是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思路。特别是情境图提供了多种数量不等的学具,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出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素材,同时可供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使用。本单元教学重点为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认识十位与个位,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为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各数,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的建立既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教师应注重动手操作和直观经验的积累。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数数活动除了例题中数小棒是“1个1个地数”,练习中还出现了“2个2个地数”以及“5个5个地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逐步建立起数感。

2.在操作中建立“十”这个计数单位。在认识11时,教师带领学生数出11根小棒,先以“一”(单根小棒)为单位去数数,让学生清楚以“一”为单位数数要数出11次,再将10个一变成1个十,数出1个十,再数1个一,11只要数两次就可以了。让学生体会两点:其一,数数有不同的方式;其二,用不同方式数数,数出的结果一样。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11~19各数的组成要表述为1个十和几个一,20要表述为2个十。最终要落实在以“一”计数不够10,就用几个一表述,以“一”计数够10了,就用1个十表述,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4.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应是教授学生观察问题情境的方法,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解决问题后还应进行回顾与反思。

第1课时10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4~75“10的再认识”,完成教科书P75“做一做”第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十进制和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将实物转化为模型,再将模型抽象为符号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认识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体验位值制。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橡皮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10个一袋的鸡蛋、10支摆放的铅笔、10本一摞的书本等)

师:观察这些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它们都是10个10个地包装在一起。

师:是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为了计数方便都是把物体每10个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10个物体包装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师:看来10这个数很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来认识一下10这个老朋友吧。(板书课题:10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在数数及观察10个物体包装在一起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十进制。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了解十进制,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出示10块橡皮。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这10块橡皮。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块橡皮,我们要表示这10块橡皮,应该摆几根小棒呢?

【教学提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互相说说是如何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