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专题五 旋律与转调.pdf
文件大小:1.39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5.18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专题五旋律与转调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旋律的构成要素、进行方向和发展手法

(2)了解转调的概念,熟记转调的类型和识别方法

技能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旋律的进行方向和发展手法分析旋律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2)能够准确地视唱和听辨旋律,指出乐曲中的转调段落,并说出原来的调性和转调后的调性

素养目标:

(1)深刻体会乐曲的思想感情,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提高音乐理论素养,为之后的学习和实践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旋律的构成要素、进行方向和发展手法及转调的类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转调的识别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播放课件中“课堂导入”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课堂导入

请举例说明,音乐中的旋律是如何影响听者情绪的?在哪些类型的音乐中,转调更为常见?为什么?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专题五旋律与转调的内容

一、旋律

旋律又称“曲调”,是指一系列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序列。旋律是音乐风格、音乐

体裁、音乐形象的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

(一)旋律构成要素

在构成旋律的多个要素中,最主要的是音高、力度和节奏。

音高由音波频率决定,是旋律识别的关键。将不同的音高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旋律线。

力度的不断变化可以改变旋律的表现力。

传授新知节奏是旋律的时间框架,决定了每个音符的时长和出现的时间。不同的节奏模式可以让旋律展现出不同的

感觉。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简述构成旋律的三个主要要素是如何影响旋律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的。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

(二)旋律进行方向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旋律进行方向可以分为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式进行等。

1

1.平行

平行是指旋律上下波动幅度不大,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平行移动趋势的旋律进行方式。

平行旋律可以用来表达平稳、安详、和谐的情感,也可以用不断重复的音创造一种急迫的氛围。

2.上行

上行是指旋律的音高从低到高不断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的旋律进行方式。

上行旋律的紧张度、力度往往会不断增强,通常用来表达兴奋、激动、期望等情感。

3.下行

下行是指旋律的音高从高到低不断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下降趋势的旋律进行方式。

下行旋律的紧张度、力度往往会不断减弱,通常用来表达温柔、悲伤、失望等情感。

4.波浪式进行

波浪式进行是指旋律以某一个音为中心,不断地上下浮动,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波浪形的旋律进行方式。

波浪式进行的旋律线一般波动不大,通常用来表达柔和、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