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练一练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94~95“练一练”第1~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表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
3.在计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体会学习的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游戏导入
【教学提示】玩游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在“玩”中更加熟练地掌握“
【教学提示】
玩游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在“玩”中更加熟练地掌握“凑十法”。师生一起玩游戏。
师生一起玩游戏。
【学情预设】学生能熟练对口令,对几和几凑成10掌握较好。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相应练习,相信你们在下面的闯关练习中一定能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用闯关挑战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二、基础闯关练习
1.第一关:算一算。
(1)完成教科书P94“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可以训练学生完整表达。例如:8+4,想:8和2凑成10,4可以分成2和2,10加2等于12。
【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上的习题,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运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这道题用8、3、4、5分别与10以内的数相加,所给出的10个数没有按顺序排列,而是随机出现,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提示】学生如果不太理解题目的意思,可以引入分与合的知识进行类比迁移。(
【教学提示】
学生如果不太理解题目的意思,可以引入分与合的知识进行类比迁移。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确题中下面方框里填相邻两个数的和。
学生快速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95“练一练”第7题。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所给出的算式以及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别从左往右看、从上往下看。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从左往右,第二个数不变,第一个数依次加1,得数也依次加1;从上往下,第一个数不变,第二个数依次加1,得数也依次加1。(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算式间存在的规律,从而能快速计算。
(4)完成教科书P94“练一练”第2题。
师:你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
指导学生先把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再看得数与哪辆车上的数相同,最后连线。
【学情预设】学生大多能准确计算出结果并连线。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试着说一个得数是13(12、14、15)的加法算式,发现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有很多个。
【设计意图】教科书以小动物拿票上车的形式呈现题目,来训练学生对于9、8、7、6、5、4加几的计算能力,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
(5)完成教科书P95“练一练”第6题。
引导学生先计算再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计算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教科书P95“练一练”第5题。
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荣获“计算小达人”称号。(掌声)下面难度加大,挑战第二关。
师:谁能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懂统计表。可以指导学生先竖着看,说清楚每一竖行的含义,如一(1)班有7个篮球,4根跳绳,5个毽子。再横着看,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说清楚,如一(1)班有7个篮球,一(2)班有6个篮球,一共有多少个篮球?最后计算填表。明确了统计表的实际含义,计算就不成问题了。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尝试解决逆向计算的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尝试解决逆向计算的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
(2)完成教科书P95“练一练”第8题。
师:你能填出方框里的数吗?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学情预设】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用“凑十法”解答,还有的学生直接找答案。可以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6加几等于15,要想求出算式中的另一个加数,我们可以这样想:6和4凑成10,还需要再添5就是15,加了4和5,也就是加9,因此6+9=15。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他算式的方框中应该填几?
学生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填写未知加数的练习,通过学生的交流,体会多种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辨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后面学习用“想加算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