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江西南昌2024_2025学年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pdf
文件大小:421.94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1.88万字
文档摘要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检测试卷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现代化是以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利用、造成地球环境和生态系

统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这个进程还在延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

续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可持续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仅仅依赖单个国家的努力

已不足以应对全球生态危机。

在全球可持续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展、

和谐共生的新路。他指出,“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

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从可持续展到全球环境治理的深化,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全球

环境治理能帮助各国尤其是展中国家,在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

绿色和展的双赢。其次,全球环境治理可以推动绿色技术的共同研与应用,促进各国产

业升级,为新兴产业如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等提供展空间。再次,全球环境

治理能够加强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促进全球治理结构的优化

和提升。

(摘编自张东刚、林尚立《构建全球展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材料二:

正如作者杰里米·戴维斯在《人类世的诞生》结论部分强调的,“人类世”并非提供一种解决人类

环境问题的方案,而是提供一种“理解现代生态灾难的框架”,让每一个关注生态问题的普通民

众,即使不是气候、生物和地质方面的专家,也能够获得一个较全面地理解今天我们所面临的

生态环境挑战的机会。

目前青少年环保运动中甚至出现了极端化的行为,反映了民众对各国政府在全球环境治理极

其紧迪的形势下仍然争吵不休、行动迟缓的不满和愤怒。很多展中国家认同生态环境危机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资本的贪婪和运行方式剥夺了自然、异化了人,让人类从“伊句园”堕

落,今天的西方达国家必须承担其“历史责任”,而不应错误地将整治环境的责任转移到“所

有人”身上;而有些达国家则指责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今天有害气体的“排放大户”,

又不愿承担减排责任,最终导致《京都议定书》第二期谈判的破产。这是“人类世”相关讨论中非

常典型的“定罪”和“法庭审判”叙事。

对2015年底成功通过的《巴黎协定》,一些达国家的政府和民众认为其自愿的、“从下至上”由

各国设定各自的减排目标,远不如《京都议定书》“从上至下”、统一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更有效

率。近年来每次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召开前布的各种专业研究报告,都显示目前的减排力

1/16

度与实现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两度之内的目标相距甚远,并竭力呼吁各国特别是一些

展中国家在2030年前大幅度提高减排目标,否则人类将面临难以预知的灾难性后果。这些

专家的意见无疑让全球环境治理的氛围不断“升温”。事实上,自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人们开

始认识到人类的展不是无限的,而是“局限”在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之内,在对“二战”后

整个人类社会中洋溢的极其乐观的进步主义历史观和展主义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可持续

展”理念开始收获全球认同。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大会,主题即“环境与

展”,随后通过和施行了“可持续展议程”。“可持续展”因此成为“冷战”后全球环境治理

的观念基石和绿色政治的出点。不容忽视的是,在“可持续展”议程设定和推进中,专业

技术精英的主导色彩越来越浓厚,也成为“人类世”相关讨论中“技术”叙事的部分。

虽然两种叙事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展状况以及人类不甘坐以待毙、积极应对未来的雄心,

但是从“地层学人类世”的视角,不难发现两种叙事的局服性:仍然没有摆脱人与自然的二元对

立。

如果把我们自己也放到地球历史展的长河中,不难发现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

的“田园诗”,虽然人类在改变和塑造环境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是“破杯坏力”,但人类

文明仍然只是地球“深度时间”里的一个片段和组成部分,“人类世”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人类从

最初的乐园里堕落。

而挽救人类堕落命运的“可持续展”当然是极富积极意义的理念,但是它对“过去”的解读是

建立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破坏了地球和谐与永恒的基础上,并对“未来”抱有浪漫主义幻想,认

为依靠人类新的技术、新的政策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