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世界;476;5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移,灭亡西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第三单元;◎效忠礼;封君封臣关系的结成有一套仪式,如臣服礼、宣誓礼、亲吻礼等。
臣服者将自己的双手置于封君手中,宣称愿为封君之人,封君表示接纳。
封臣以圣物为凭宣誓远效忠封君。经此公开的仪式,封君封臣关系结成。;(二)庄园与农奴制度;;【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10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争权夺利,矛盾激化。格列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这导致亨利四世成为众矢之的,国内诸侯宣称,倘若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宽恕,他们将不承认他的君主地位,还掀起了反对亨利的浪潮。走投无路的亨利四世只得选择向教皇忏悔屈服。;出生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举足轻重的表现:
(1)经济上:(有钱)
最大封建主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可征收什一税。
(2)政治上:(有权)
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等级制度(教权高于王权,教阶制度)。
(3)思想上:(有势)
垄断教育,禁绝“异端”思想控制教徒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根据所学及材料,思考中古西欧基督教会起到的作用;在英国,“议会”一词最初的含义是“谈话”,本指国王与贵族交谈和谈判。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暑《大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1264年和1265年,英国两次召开议会,其中1265年的议会代表中,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此后的议会都以该年的议会为榜样,那届议会因此被后世称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哪些进步影响?;(三)城市兴起;思考:阅读课本,概括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西欧篇小结;公元395年;9世纪;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