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第三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世界历史上的5--14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即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476西罗马帝国灭亡1000中古早期1300中古中期1500中古晚期近代欧洲
第三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是野蛮、专制、愚昧的黑暗时代。——布克哈特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时代之一,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的桥梁。——罗伯特约500年约1000年约1300年约1500年
传统的视角的中世纪:到底有多黑暗?中古时期:5-15世纪(中世纪,MiddleAge)1、森严的等级制度。2、腐败的教会垄断。3、暴力的军事征服。4、落后的生产模式。6、疯狂的宗教迫害。5、黑暗的生活方式。7、严厉的异端审判。8、肆虐的天灾瘟疫。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中世纪
476西罗马帝国衰亡500100013001500蛮族继承国兴起封建制产生6世纪下半叶800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封建制度形成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经济基督教神学思想统治中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庄园经济衰败大学兴起,世俗文化发展王权扩大,国家统一1492哥伦布到达美洲14世纪中后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原因基本特征原因随着日耳曼人的崛起与罗马帝国日渐衰败,日耳曼人于5世纪后期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公元14世纪初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西欧封建社会(一)封君封臣制度(1)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以土地为纽带,有条件的封赐)(2)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2.形成的条件(1)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2)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3.义务和权力封君:土地占有者,拥有司法、行政和经济等权力封臣:领取土地者,效忠封君、服兵役等1.内容:
3.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相互尽义务;控制力有限。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材料: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世界历史读本》“用拂特之制(封建制度),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严复《原富》4.影响一、西欧封建社会(一)封君封臣制度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相同点不同点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2.目的相同:维护统治3.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4.都分土地1.时间不同:2.维持形式不同: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不可越级统治
一、西欧封建社会(二)庄园与农奴制度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封土庄园(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一、西欧封建社会(二)庄园与农奴制度土地类型经营管理者(居民构成)权利及义务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领主自由农农奴⑴提供农民土地;⑵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⑴交纳地租,服劳役;(2)法律上自由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⑵法律上非自由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