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文件大小:6.46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6.29千字
文档摘要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变局·变革·激变·融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社会形态、政治制度、政治局势、经济模式、社会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秦灭东周周室灭亡东周时期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西周秦周秦之变

教材融合纲要上选必一选必二选必三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9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3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22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44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60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P86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19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P35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2

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填空题)综括时期;由奴隶社会。政治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逐渐解体|()。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改革,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君主权力加强,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兼并战争不断;国家由分裂。社会:。经济使用和,生产力得到大发展。和确立;逐渐形成。兴起,工商食官打破,私营手工业和商业有所发展。民族春秋时期,观念产生;战国时期,以为主体的格局正式形成。各进程加快,奠定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文化学术下移。思想流派纷呈,形成,奠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向封建社会转型宗法制和分封制(春秋瓦解、战国崩溃)礼崩乐坏,王室衰微郡县制、官僚制诸侯争霸走向统一奴隶主贵族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强大,士阶层活跃铁制农具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生产关系华夏认同多元一体华夏族民族交融私学兴起,儒家思想百家争鸣阶段特征

(一)权力之变——格局重塑一、政治之变局春秋初期战国时期根据图片结合材料,概括春秋战国之际权力如何流动?材料1: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材料2: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西汉)刘向《战国策书录》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权力下移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权力大小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二)政局变动——分裂中孕育统一一、政治之变局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思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影响?春秋初期战国时期秦疆域图1.在争霸兼并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创造了条件;2.客观上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

(三)地方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文献中关于春秋战国设郡设县的记载:“武公十年,伐邦、冀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