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以“中原粮仓”河南为例习近平:藏粮于地藏粮于民藏粮于技;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要把这盘大棋走好
我国耕地资源概况耕地: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能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类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一)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35亿公顷,居世界第四。人均耕地面积1.47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排在世界120位以后。世界耕地面积前十位的国家及其人均耕地情况(2016年)
探究1、一个国家耕地资源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009年到2019年31省区市耕地面积变化探究2、我国耕地面积总体减少的原因?①工业化、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占用耕地②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③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引发农业污染、生态问题导致耕地退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减少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牧业的比重⑤自然灾害影响耕地(全球变暖)
生态退耕
生态退耕
从2021年起,我国耕地面积“三连增”,净增1758万亩,全国耕地总量首次净增加,全国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已被遏制。探究3、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的原因?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二)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优等地:湖南、广东、湖北。高等地: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省份。
探究4、我国华北平原多中低产田且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1、华北平原多旱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差2、工业三废、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农膜等造成土壤污染3、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引起土地退化4、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占优补差,补不抵占)5、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导致土地退化
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资源配合)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三)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地区南方北方耕地占比2/53/5水资源占比4/51/5耕地类型水田旱地①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耕地(数量)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四)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耕地后备资源特点:①空间分布不均衡;②集中连片的明显减少;③荒草地最多,其次是盐碱地、内陆滩涂和裸地;④连片集中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
探究5、描述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全省大部分土地,是由黄河冲积而成的肥沃平原。河南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其中小麦的生产量,占据了中国小麦产量的25%。拥有中国人口最多的河南,不仅可以解决本省的口粮问题,每年更是外调400亿斤粮食,河南是名副其实的粮仓。耕地面积广,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西部地区耕地少;水田主要在东南部和黄河沿线;旱地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北部
探究6、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大的原因?(4分)2018年河南省减少耕地37.68万亩,其中因建设占用减少耕地33.21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59万亩。建设占用的多为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占优补劣”现象客观存在。同时,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耕地退化、种植结构单一、产出效益偏低等问题。此外,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全省耕地后备资源仅余94.13万亩,这其中主要是草地和滩涂。①因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耕地资源数量在下降;②因占优补劣、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导致耕地退化,质量下降;③开发历史悠久,后备耕地不足;④后备耕地资源以草地和滩涂为主,开发利用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开发利用和保护难度大。
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食物。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口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世界各国粮食自给率地图世界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粮食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粮食生产的问题:近期:①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②粮食增产难度较大。③粮食种植收益较低。④粮食总体质量偏低。中长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中国粮食及细分农产品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单位:亿亩)
我国大豆消费量与进口量大豆原产于我国,是用途广泛的粮食作物,目前主要用于榨油和加工饲料。2000年以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徘徊不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豆消费量总体呈快速上升态势,且随着转基因大豆在阿根廷、巴西、美国迅速推广,加之入世后我国的进口配额制度被废止,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不断攀升,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进口大豆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探究7、分析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的原因?1、我国耕地资源紧张,耕地更多用于其他粮食作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