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长在教学研讨会上做教学管理经验报告:深耕教学管理沃土,筑牢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
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在教学研讨会上与各位分享我校高中教学管理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则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核心保障。近年来,我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在教学管理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校情、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现将相关经验汇报如下,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我校深刻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指导,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构建了“基础+拓展+创新”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基础课程方面,我们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为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推行了“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将班级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单元,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例如,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中,我们设置了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A层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深化,B层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应用,C层则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补习与强化。通过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上学期期末统考数据显示,实行分层教学的学科,学生的及格率较以往提高了15%,优秀率提高了8%。
在拓展课程方面,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发了涵盖人文、艺术、科技、体育等多个领域的拓展课程群。目前,我校已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艺术”“机器人编程”“篮球裁判”等20余门拓展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为保证拓展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专职教师+外聘专家”的师资配置模式,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机器人编程、钢琴演奏等,我们聘请了高校教授、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拓展课程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在今年的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凭借在拓展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斩获了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
在创新课程方面,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了“课题研究+项目学习”的创新课程模式。我们与当地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实践课程。例如,我们与市农科院合作开展了“现代农业科技探究”项目,学生通过参与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自主申报研究课题,学校为每个课题配备了指导教师,并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共完成各类研究课题86项,其中12项课题在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我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实施“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我校实施了“青蓝工程”,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导师不仅要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还要在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给予帮助。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职责与考核标准。例如,导师每周至少要听青年教师两节课,并进行评课指导;青年教师每周要听导师两节课,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同时,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青蓝工程”成果展示活动,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教学基本功大赛等,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青蓝工程”的实施,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近三年入职的青年教师中,有12人在市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3人获得了省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二)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以“问题导向、需求驱动”为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我们每月组织一次“教学论坛”,围绕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例如,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我们还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名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此外,我们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学校设立了专项科研基金,支持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近五年来,我校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8项,市级课题4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通过校本研修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