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归去来兮辞教案.pdf
文件大小:320.34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1.83万字
文档摘要

2023归去来兮辞教案5篇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教案,如

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篇1)

教学设想:

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认为:课堂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

始的逆向思考。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

材、擅长的教,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教学,而不是从输出端开始思考教学,

即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换句话说,大多数教师都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

是学生的“学”。教师以知识体系的传授为逻辑起点,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

求,对知识进行打包、压缩,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几乎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

接“喂给”学生。其实我们首先要思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这就需

要教师之前了解学情,而学生启动模式下的阅读课堂就是在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的

基础上,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重点具体落实,这正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本

质所在。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想我的教学设计必须是基于学情的。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

预学课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有质疑的地方,由小组长挑选2个有代表

性问题在组内组织讨论并用PPT记录达成的共识,做好交流准备。我的课堂启动也

是在快速梳理文本后由学生的问题开启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骈散结合表达情感的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和改写活动,增强学生语言审美情趣。

2、通过讨论探究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情感,增强学生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

1、理解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原因及其受儒家、道家影响的复杂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问路”的实质内涵以及陶渊明思想的复杂性。

难点:理解陶渊明思想产生的复杂原因以及辩证看待其思想。

教学方:诵读、改写、讨论

教学过程:

一、梳理与感知

师: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名字叫《归去来》,是《神雕侠侣》主题曲,电视剧中的杨

过和小龙女最后归隐,退出江湖。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陶渊明最后也选择了什

么?

生:归隐

师:我们来看看文本写了什么?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何归?归向哪?归心何如?

明确:归去原因(见第一段“质性自然,深愧平生之志”)

归向:家、田园

归心何如:急切、喜悦、后悔、自责、厌恶官场,

二、问题呈现、分享交流

(一)教师PPT呈现学生系列问题并加以表扬,请三个小组长上台交流本组对问题

达成的共识。

第一组问题

问题1:作者辞官仅仅是因为热爱田园么?

达成的共识:不仅仅是因为热爱田园,也因为他的志向并不在做官,做官只是为了

养家糊口罢了,而且当时的社会是动荡不安,做官的也很难啊,而对于作者来说,

与其在人心叵测的官场里博弈,倒不如早早回到他所牵挂的家,他的家不仅仅是逃

避官场的地方,更是作者内心深处的灵魂寄托。

问题2: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何种志向?

早已厌恶官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回归自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天命为乐,

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逍遥快活的洒脱情怀,与自然界的万物为友,将自己置身天地,

潇洒一生。

第二组问题

问题1:作者身心痛苦为何还要希望任职一年?

达成的共识:

1、作者家境贫穷,以至于无维持生活所需,更何况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抚养,迫

不得已之下才选择做官。

2、作者做官本质上是为了生计,一年时间虽然无实现远大抱负,但足以让他维

持之后的一段生活,又由于地方官吏爱惜人才,所以作者对于做官还有一丝念想,

所以再做官一年,也是他对自己为官的最后期许。

问题2:作者既心心念念想要回家,为何却不记得回家的路,又为何恨晨光之熹

微?

达成的共识:

1、作者久不归家,对家附近的事物已经有些生疏,家乡的景物已然与过去不同。

2、“恨”是遗憾之意。作者遗憾天不亮,不能观赏回家沿途中的风景,反衬作者

归家心中喜悦,但这雾茫茫而阴沉,却不应其内心的喜悦之情,所以略显遗憾。

3、作者做官地方离家仅100里,但却陷入迷途之中,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急切之情,

以至于迷失了方向。

第三组问题

问题1:既然作者思乡如此,怀念家乡闲适安稳的生活,且离家不过八十余日,为

何归家途中要向路人问路?这个”路“是否还有别的意义?

达成的共识:大家认为这个路不仅仅只是归家的路,还有陶渊明对人生的追求之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