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8/NUMPAGES8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
3.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入】展示图片:天安门前的华表、人名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
【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图片,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总结】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
观看图片,倾听,思考
通过展示一些建筑所用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环节二
新课讲解
【过渡】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氯化钠的性质、用途及粗盐提纯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在盐这个大家族中,有一类盐的酸根是碳酸根或碳酸氢根,我们把它们叫做碳酸盐。
【讲解】一、碳酸钙(CaCO3)
生活中常见的大理石和石灰石,它们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而实验室的碳酸钙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常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物质有:
碳酸钙可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和摩擦剂等。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讲解】二、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俗称叫做苏打,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提问】碳酸钠俗称纯碱,但它并不是碱而是盐,这是为什么呢?
【总结】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其构成中没有OH-,所以它不属于碱,属于盐。
【提问】向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剂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展示】向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剂的实验现象
【总结】从上述实验中,可知:碳酸钠溶液遇到酚酞会变红,则其溶液呈碱性。这就是碳酸钠为什么又叫纯碱的原因!
【讲解】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讲解】三、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氢钠是一种能溶于水的白色晶体,俗称:小苏打,溶于水后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生活中常用于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等。
【方法导引】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总结。
物质
碳酸钙
(CaCO3)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称
/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晶体,能溶于水
用途
用作建筑材料、补钙剂和摩擦剂等
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讲解】一定浓度的盐酸滴到含碳酸钙的建材上会出现大量的气泡,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比较碳酸钙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根据上述反应,推断: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探究一下:
【合作探究】
实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步骤: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现象。
实验记录: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现象
迅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更迅速,生成气体更多,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钠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钠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过渡】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是不是依据此方法也能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呢?
【方法导引】
检验原理:
组成里含有COeq\o(\s\up6(2-),\s\do2(3))(或HCOeq\o(\s\up6(-),\s\do2(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eq\o(\s\up6(2-),\s\do2(3))(或HCOeq\o(\s\up6(-),\s\do2(3)))。
检验试剂: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