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本单元包括三课的内容,讲述了资本主义国家在面对经济大危机时,各个国家的做法,其中法西斯国家就是通过对外扩张走上战争的道路来摆脱危机,从而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教材呈现了二战的重大史实,不仅使学生了解整个战争的过程,而且引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
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并且该班属于全级基础最好的班级之一,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学习目标确定
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并运用有关史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基本进程,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局部逐步发展为全球范围的战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能够运用有关史料,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严峻的战争形势下,由分散走向联合的艰难历程,并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世界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艰辛战争,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场空前浩劫。(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能够根据所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分析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感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并认识“合作共赢”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进程与重要战役
2.了解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分析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取得二战胜利的原因
2.认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1
在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引导思考: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法西斯国家最终又是怎样被打败的?
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1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二战爆发的相关
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2一、二战爆发的原因及进程
1、教师通过视频一起走进二战全过程。
2.学生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
学生活动2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得出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疯狂扩军备战,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反而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客观原因: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阅读课文,自行梳理二战的进程:
活动意图说明:(使学生能够从纵向了解二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知识前后联系的能力。)
教师活动3二、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全面爆发:根据图片认识德国突袭波兰及波兰失败的原因。
欧洲西线战场:根据战争示意图认识不列颠之战时英国的抵抗。
规模扩大:结合教材和战争示意图认识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
规模进一步扩大:
通过史料学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学生活动3
根据战争示意图找到德国入侵波兰的路线,分析史料得出波兰失败的原因
学生通过相关图片认识到丘吉尔带领英国人共同抗击德国。
学生根据战争示意图找到德国入侵苏联的路线,明白莫斯科保卫战的地位。
学生结合中国近代史和史料认识太平洋战争,感受中国在二战中牵制了日本大量兵力。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看战争示意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应试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教师活动4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过渡,设问: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在这种情况下,被侵略各国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来有效地抗击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疯狂进攻?
1、出示图片等史料,设问:面对如此严峻的战争形势,如何才能扭转战局呢?
2.出示图片:政治上的合作: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课本6869页,归纳反法西斯同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