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第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比喻就是打比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极其相似,就可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判断:1、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2、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3、老李壮得像一头牛。√4、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5、我和爸爸长得很像。×6、儿童是祖国的花朵。√7、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8、这只豹子跑起来就像那只豹子一样快。×9、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第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注意不能出现比喻词。例如:1、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西跑。2、披着红色盔甲的螃蟹煮熟了。
3、水稻笑弯了腰。
4、高梁涨红了脸。
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6、大树站在路边。7、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8、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第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夸张常常用比喻、比拟、借代的形式来表现。例如: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2、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4、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练习1:把“雨一直下着。”改成夸张句、拟人句和比喻句
夸张:雨下得象天漏了一样,还没个停。
拟人:雨一直下着,连一口气都不喘!
比喻:雨象牛毛一样,细细的,还下个不停。2、仿造例子改句。这山可真高。这山可真高,快要把青天刺破了。(1)天安门广场可大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桂花可真香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反问句是句式中的一种。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比如: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这里“难道”一词也可以省略。
3、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八、设问句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例如:
1、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3、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4、难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吗?不,是你自己心不在焉!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第5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九、关于把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说话人应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改句的方法如下: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我去把它叫醒。”
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应改为: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他去把老虎叫醒。
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再如: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应改为: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
第6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