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产教协同数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以H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张雪婷,张世免
(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基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计划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部署,以适应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互联互通的商业3.0时代要求,新商科人才培养迅速开展[1]。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革命,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而作为培养商贸从业人员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在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实践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人才培养与商业发展新需求严重脱节,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全球经济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加速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为全面提升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经济高质发展,相关专家和有关部门对新商科进行全面论证与研讨。基于新时代商业的发展规律和特征,新商科注重跨学科交叉,掌握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坚持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重,强化多元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与新时代需求相匹配的新商业能力和实践技巧[3-4]。而传统式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已无法满足新商科人才培养需求,产教协同数智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源于产业实践,学科交叉综合应用,教学项目按需模块化设计,有效提升产、学、研、创、转、用“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效果。
新消费时代,以数字赋能推进旅游产业链延伸发展,多元交叉融合,衍生新产品,呈现新业态,“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增强叠加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活力,引入新科技丰富游览体验,推行智慧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运用大数据强化安全监测管控,成为旅游业摆脱停滞、实现增长和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而与此对应,新型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缓慢,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传统,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对接旅游产业跨链融合、数智升级需求,与对口行业深度融合,还原真实场景,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数智化信息技术支撑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落地实施,H学院依托省级应用特色专业学科建设,不断深化商科与理工专业融合,广泛对接行业资源,加快多主体育人要素集聚。学院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更新改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实践教学系统、人工智能实践教学系统,与知名软件集团共建数智化商科产教学院,共建新商科教育生态体系,切实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数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推动“旅游+”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共享,助力全过程、共参与、多维度、深融合、求创新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商科来源于社会经济市场实践,最终也要运用到实践中去,产教融合式实践教学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技术革新、促进商业繁荣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5]。而传统实践教学中,学科专业界限分明,产教融合深度较浅,信息交流不畅,教学内容与数智化岗位能力要求不符,“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实践能力较弱、创新创业能力不足,无法对接新商业时代从业要求。因此,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学科、产教深度数智化融合,共享产教资源要素,全力提升产教融合广度与深度,提升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H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始创于2005年,基于“十四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新要求,围绕“打造一流应用型专业”及“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发展定位,依托数智商科产教学院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支撑为基础,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数智赋能、跨链融通”产教协同实践教学平台,推进全过程多方位产教资源共享互动数智化实践教学。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日益显著,旅游实践教学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产教协同数智实践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与产业、师资与产业的智能对接、资源融通、实时感知和生态共建,深度变革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全力提升产教融合度,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旅游专业人才。
基于数字中国战略、旅游产业数智化跨界融合发展和传统商科转型升级需求,围绕以产教高度融合、学科专业跨界融合、知识技术能力交叉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平台优化设计交叉立体、多维智能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模块、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模块等。为保障实践教学平台平稳有效运行,依托新商科数智产业学院建设,融通校内外育人要素资源,推进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并从资金、团队、技术等方面完善平台服务保障系统,助推新商科产教协同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和人才培养的行业适应性与长效发展(见图1)。
图1新商科产教协同数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框架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以人才培养对接行业发展需求为基本导向,包含专业基础性实践教学和行业综合性实践教学。其中,专业基础性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