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
第周
课次
第次
课题
窦娥冤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
时数
4
教学
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剧情,赏析戏曲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3、分析主人公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教学
重点
1、了解剧情,赏析戏曲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2、分析主人公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教学
难点
对第三折全剧情节高潮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
方法
诵读法、问题导读法、讨论法、研究性阅读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黑暗。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关于元杂剧
元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之外可以加楔子,少数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交代作用,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净末旦丑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介绍。
1、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于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请概况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
板书简示为:(1)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2)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3)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4)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本节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一)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屈很深?
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冤无辜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二)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老师范读
3、同桌合作探讨问题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信赖(天地)——怀疑——控诉——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三)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婆婆伤心(善良)
窦娥的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分角色朗读[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人们不由得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守寡,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四)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的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其它同学思考: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