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描教材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
——以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例;(2024全国甲卷)25.《齐民要术》提倡在市场附近种植速生树以获利。隋代长安大量屯兵,出现“樵贵帛贱”的现象。唐中期“京师苦樵薪乏”,后期百姓甚至砍伐桑树,运到市场上“卖作薪蒸”。上述现象表明隋唐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B.都城能源问题突出
C.自然生态环境好转 D.市镇经济开始崛起;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解读方式。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196页;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
CT)就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
——[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2013;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学科素养存在着高度契合,它们之间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
——楼卫琴《批判性思维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3);一、理顺教材文本结构,打开学生思路;古代;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极端的民族主义或压制少数民族,或制造分离运动,促成多民族国家的分裂,易把爱国主义变成军国主义,导致盲目排外和肆意扩张。
——刘军宁《民族主义,一种危险的情绪》;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讲中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2023版: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亩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2024版: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p93);田律;第16课中国赋税???度的演变;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三、深挖教材微言大义,引发学生思索
;当时门第传统共同理想,所希望于门第中人,上自贤父兄,下至佳子弟,不外两大要目: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78-179页。;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p67;(2024年浙江卷)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战公约(节录)
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本条约由序言内所列缔约各方按照它们各自的宪法程序加以批准,并于所有它们的批准书均交存华盛顿时,在它们之间立即生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一战后国际治理的角度评价《非战公约》。;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问题1:如何证明跟举孝廉有关?;夫三才(天地人)肇位,万象。斯分。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百姓)而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
——《唐律疏议?名例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世界各国建交情况
1949年(10个):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
1950年(9个):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列支敦士登
1951年(1个):巴基斯坦
1952年(0个)
1953年(0个);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如果我们能够将历史教学总是建立在有见地的看法或判断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生成新的历史认识的话,情况将大不一样。
——赵亚夫《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课程?教材?教法》,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