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第30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智永《真草千字文》第31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孙过庭《书谱》第32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狂草,是比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书。它不大计较一笔一字的工拙,而着意力求通篇气势的畅达雄放。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变态无穷。如张旭《残千字文》、怀素《自叙帖》等都是典型的狂草作品。第33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怀素《自叙帖》第34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魏晋南北朝书法1.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所谓楷书,就是标准字体。楷书虽蜕化于隶书,但与汉隶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1,从总体上看,隶书多呈平扁,楷书多呈长方,因而隶书的章法多取直行横势,楷书的章法多取直行纵势。第35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楷书的结体法则比隶书紧密。重心的安放,笔道的长短、正斜,两笔相交的角度大小,点画之间的照应关系,合体字中不同部件的位置与比例等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如隶书随意,有较大自由。3,楷书的基本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用笔变化多。楷书比隶书增加了斜勾、挑、折等基本点画,而且每种基本点画的个性特征都比隶书鲜明。它依赖毛笔的弹性、锋芒和书家多种用笔方法,形成各自迥然不同、风格各异的字体。第36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多宝塔碑》第37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因此,楷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使用频率最高、学书者最多、最能体现方块汉字特点、最为实用的书体。从魏晋至今,楷书一直保持着它的正统地位。到了唐朝,楷书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以楷著称,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书法家也最多。其中最杰出的有“初唐四家”、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合称唐楷六大家(后面再讲)。他们都是自成一家,各有创新。第38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行书行书是伴随着楷书的流行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楷,如《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行草,如王羲之《丧乱帖》、王献之《十二月帖》等。第39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其中,“天下第一行书”指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指颜真卿《祭侄文稿》。行书易于辨认,又独具体态、灵活多变,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字体,因此,从产生至今,一直盛行不衰。“书圣”王羲之就以行书著名于世。行书的特点是多圆少方,多露锋少藏锋。第40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王羲之《兰亭序》第41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颜真卿《祭侄文稿》第42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书法家——钟卫二王三国时期,魏国的书法成就最高。当时最杰出的两位书法家是钟繇和卫觊。魏开国之初的两座名碑《上尊号奏》和《受禅表》,分别为钟、卫所写。二人都师法于蔡邕、刘德升。艺术成就都显赫,艺术风格略有不同,所以西晋书法家都是传授的钟、卫两家。到了东晋以后,江琼、崔悦、卢谌一派,受学于卫觊,在河西一带数代传习,于是,以卫觊为代表,书法在北方形成强大的潮流,出现北碑雄强的书风。第43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王导、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家,把钟繇的书法传统带到江南地区发扬光大,形成南派书风。这样,中国书法史犹如长江、黄河,形成了南北两大书派。这两大书派则导源于曹魏时代的钟卫二人。第44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尊号奏》《受禅表》第45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今河南),汉末举孝廉。魏初,为廷尉。明帝时官至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元常、钟太傅。他能写多种书体,而以隶、楷最为精妙。他的楷书笔法遒媚,结体朴茂,气息高古,被后世奉为“楷书之祖”。代表作品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等。《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宣示表》是钟繇直接影响王羲之、开南派书风的奠基之作。第46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今山西)人,魏书法家。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他的《受禅表》雄伟冠时(魏隶典范)。第47页,共8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特殊现象是:师承风尚和家族关系。两晋时代最为突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