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及破解路径研究.pdf
文件大小:3.8 MB
总页数:9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5
总字数:约14.69万字
文档摘要

摘要

随着京津冀地区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各个领域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环境治理中,

这些社会资源能否发挥协同合力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的重要标尺。京津冀地区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内部结构复杂、外部联系多元,目前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

协同机制运行低效、治理效果欠佳等困境,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施受

阻。究其根本在于尚未明晰该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困境隐性层面的形成根源、复

杂机理及破解思路。因此,识别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探究隐性障

碍的层级关系、作用机理及治理效果的动态演化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破解路

径可以为京津冀及其它城市群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从主体协同、内部环境、外部环

境、制度机制4个维度识别了18个隐性障碍;在此基础上,从隐性障碍视角切入,

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网络层次分析及系统动力学法对隐性障碍进行机理分析及动态

仿真,划分隐性障碍层级结构,明确隐性障碍作用机理及造成目前京津冀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协同不能、效果不佳的根源因素;同时,可视化关键隐性障碍对京津冀生

态环境协同治理效果的作用过程,不同障碍的变化幅度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的制约程度如何,以此探索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破解路径。

研究表明:①各隐性障碍不是孤立存在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系统中,具有很强

的相互关联性,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呈5阶层级递阶结构,其中,发展

的差距性及主体层级明显是协同治理的根源性隐性障碍,中间层隐性障碍最为复

杂,在根源层与表象层隐性障碍之间起传导作用。②量化了隐性障碍的制约程度,

确定发展的差距性、理念认知差异、利益结构差异、主体层级明显、协同机构权威

性不足、政绩评估体系虚化、横向沟通不协调是制约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最显

著的7个关键隐性障碍。③通过动态仿真及灵敏度分析可视化了治理效果的演化规

律,关键隐性障碍动态地影响着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效果,隐性障碍水平越

高,协同治理效果越差,具有明显的负相关特征。④破解路径应以关键隐性障碍为

突破口,隐性障碍间作用机理为路径规划思路,形成以缩小发展的差距性、强化协

同治理机构权威性、健全政绩评估体系及加强政府间横向沟通为核心的京津冀生态

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破解路径,进而根据破解路径全面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

治理不断深入,切实提升协同治理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破解路径;ISM-ANP-SD模型;机理

分析;动态仿真

I

II

ABSTRACT

Withtheincreasinglyseriousenvironmentalproblemsinthe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ocialresourcesinvariousfieldsareputintoenvironmentalgovernance.Whether

thesesocialresourcescanexertsynergyisanimportantyardstickforachievingthegoalof

ecologicalenvironmentgovernance.Theinternalstructureofecologicalenvironment

collaborativegovernancein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iscomplexandtheexternal

connectionisdiversified.Althoughsomeachievementshavebeenmade,therearestill

governancedilemmassuchasinefficientoperationofthecollaborativemechanismandpoor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