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分值(分)
得分
评价指标
(一)标准化管理全面性(40分)
1.企业标准化基础能力情况
A.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企业标准,标准化方法应用到了生产经营过程中。
5
B.在满足A的前提下,企业有标准化规划或计划,构建了企业标准体系。
10
C.在满足B的前提下,企业标准化规划或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实施良好。
20
D.不符合上述情况。
0
2.标准化人员配备情况
A.大型企业建立标准化总监制度,设置标准化部门,且企业专、兼职标准化相关人员达到10名(含)以上;中小微企业专、兼职标准化相关人员数量占技术及管理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5%(含)以上。
20
B.大型企业设置标准化部门,且专、兼职标准化相关人员达到5名(含)—10名;中小微企业专、兼职标准化相关人员数量占技术及管理人员总数的比例2%(含)—5%。
10
C.企业有人员参与过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5
D.不符合上述情况。
0
(二)标准技术领先性
(20分)
A.企业拥有的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技术发明、管理创新成果、服务创新成果等已转化为标准,或者企业制定的标准被评为企业标准“领跑者”,或者企业制定的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20
B.企业拥有的其他经认定的科技成果、技术发明、管理创新成果、服务创新成果等已转化为先进标准,或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企业执行标准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水平。
10
C.不符合上述情况。
0
评价指标
(三)标准应用先进性
(20分)
A.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优于强制性标准,且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执行优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标准,或者直接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
20
B.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优于强制性标准,且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执行优于推荐性标准或填补空白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10
C.不符合上述情况。
0
(四)标准整体效益性(20分)
1.企业通过标准化手段应用,主导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份额/销售额提升,或者出口销售额提升。
A.大型企业主导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份额达10%及以上,或者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或者年出口销售额200万美元以上;中小微企业主导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份额达5%及以上,或者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或者年出口销售额100万美元以上。
10
B.大型企业主导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份额达5%及以上,或者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或者年出口销售额100万美元以上;中小微企业主导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份额达2%及以上,或者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
5
C.不符合上述情况。
0
2.企业通过标准化手段应用,生产经营效率提升,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成本下降,或者研发效率、周转率提升。
A.企业的质量成本下降5%或以上,或者研发周期缩短5%或以上,或者周转效率提升5%或以上。
5
B.不符合上述情况。
0
3.企业通过执行绿色发展相关标准,支撑可持续发展。
A.企业主动制定和执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或者执行绿色发展相关的推荐性标准。
5
B.不符合上述情况。
0
入库条件
企业初级评价指标得分达到60分以上,且标准技术领先性指标至少10分、标准应用先进性指标至少10分。
标准创新型企业(中级)认定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分值(分)
得分
评价指标
(一)标准化管理全面性
(10分)
1.上年度企业投入标准化活动费用
①大型企业
A.标准化活动经费总额占研发经费总额的比例20%(含)以上,或标准化活动经费达到200万元(含)以上。
3
B.标准化活动经费总额占研发经费总额的比例15%(含)—20%,或标准化活动经费达到100万元(含)以上。
2
C.标准化活动经费总额占研发经费总额的比例5%(含)—15%,或标准化活动经费达到20万元(含)以上。
1
D.不符合上述情况。
0
②中小微企业
A.标准化活动经费总额占研发经费总额的比例20%(含)以上,或标准化活动经费达到100万元(含)以上。
3
B.标准化活动经费总额占研发经费总额的比例15%(含)—20%,或标准化活动经费达到50万元(含)以上。
2
C.标准化活动经费总额占研发经费总额的比例5%(含)—15%,或标准化活动经费达到10万元(含)以上。
1
D.不符合上述情况。
0
2.标准化相关人员数量
①大型企业
A.建立标准化总监制度,且专、兼职标准化相关人员达到20名(含)以上。
3
B.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达到15名(含)—20名。
2
C.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达到5名(含)—15名。
1
D.不符合上述情况。
0
②中小微企业
A.专、兼职标准化人员数量占企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