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和海上技术内河航行船舶词汇
船舶轴系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录
一、工作简况1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3
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7
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7
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8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8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8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8
九、实施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的建议等措
施建议8
十、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9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4年12月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4年第九批推荐性国
家标准计划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53
号),下达了制定《船舶和海上技术内河航行船舶词汇船舶轴系》国家标准
的工作计划,计划号T-348,归口单位为全国内河船与水路运输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0)。
(二)制定背景
绝大多数自航式内河航行船舶都配备有轴系装置。该装置通过机械方式连
接船舶发动机与推进单元,将动力和扭矩从发动机传递至推进装置,实现动力
装置与船舶推进系统之间的能量传输。作为船舶最关键的核心设备之一,轴系
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
由于内河航行船舶不属于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管辖范畴,国际标准化
组织(ISO)制定的标准便成为推广内河航道及船舶最佳实践的有效途径。在
智能(机器可读)标准即将应用于船舶与海洋技术领域的背景下,对内河船舶
轴系相关术语进行标准化定义,能够确保该领域技术资料的准确解读,对推动
国际协作尤为重要。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要求,
到2025年实现“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在上述背景下,有必要开展国际标准ISO
7496-2:2022《船舶和海上技术内河航行船舶词汇第2部分:船舶轴系》
(Shipsandmarinetechnology—Vocabularyoninlandnavigation
vessels—Part2:Ship’sshaftings)的采标工作。
(三)主要工作过程
1.立项前准备阶段
2024年2月,成立标准编写组,确定编写组主要成员,明确工作范围与内
容;
1
2024年3月,标准编写组搜集行业资料,对国际标准进行翻译,初步形成
标准草案,并上报至全国内河船与水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
会);标委会经研究后推荐至交通运输部科技司;
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项目立项评估工作,本项目在通过
答辩后,由交通运输部推荐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标准起草阶段
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标准项目计划下达后,编写组开始启动标准
制定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国际标准ISO7496-2:2022进行了深入研
究和总结,采购了相关书籍和标准,确保中文翻译术语的准确。
2025年1月至2025年2月,编写组就标准的内容向行业内的航运企业、
船舶公司、研究院所和高校开展了征询和调研,了解船舶轴系构成和专业术
语。
2025年2月至2025年3月,编写组就标准和内容和方向召开标准讨论
会,在标准形式方面按照标委会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025年3月至2025年4月,编写组内部进行多次研讨,确定等同采用
ISO7496-2:2022,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与ISO标准保持一致,并根据相关专
业书籍和标准对术语定义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向标委会
秘书处提交。
2025年4月至2025年5月,秘书处审核了标准的各项内容,提出了有关
修改建议。编写组根据意见完善了标准内容,形成了正式的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