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播种与育苗》(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农作物生产》高教版第三版(北方本)全一册
教学设计理念
秉持“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紧密贴合中职农林牧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考虑到油菜播种与育苗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操作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产情境,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现场示范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油菜播种与育苗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从知识学习到技能应用的有效转化,提升学生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职业观念
使学生深刻认识油菜播种与育苗技术在油菜生产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树立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农业生产职业观念,增强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绿色生产、生态环保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油菜播种与育苗过程中,合理使用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专业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油菜播种与育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包括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方法、苗期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熟练掌握油菜种子处理(如选种、浸种、消毒)、苗床制作、播种及苗期施肥、浇水、间苗、病虫害防治等具体操作技能,并能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气候因素和油菜品种,灵活调整播种与育苗方案。
具备观察和分析油菜幼苗生长状况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播种与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出苗不齐、幼苗徒长、病虫害发生等),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处理。
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油菜播种与育苗实践中,注重数据记录(如播种量、施肥量、浇水时间等)和操作规范,确保生产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油菜播种与育苗任务。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在油菜播种与育苗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如新型种子处理技术、现代化育苗设备的应用等,提高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油菜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方法等关键技术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技术规范,这些是保证油菜顺利播种和培育壮苗的基础。
油菜苗期管理技术,包括施肥、浇水、间苗、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直接关系到幼苗的生长发育和质量。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和油菜品种,合理选择和调整播种与育苗技术方案。实际生产中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理解油菜播种与育苗过程中各项技术措施与油菜生长发育生理、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涉及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一组油菜不同生长阶段的图片,从绿油油的油菜苗到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再到饱满的油菜籽收获场景;接着展示因播种与育苗技术不当导致油菜生长不良的图片,如出苗稀疏、幼苗弱小、病虫害严重等。同时播放一段农民讲述因播种育苗失误造成油菜减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大家能发现什么不同?油菜播种与育苗技术的好坏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怎样的影响呢?”然后进一步引导:“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油菜播种与育苗的世界,学习如何为油菜的良好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图片和视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推选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阐述油菜播种与育苗技术和油菜生长、产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和真实的视频案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油菜播种与育苗技术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该技术的重要性,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油菜播种技术
教师活动
种子处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油菜种子的结构和不同品质种子的外观差异图片,讲解选种的标准和方法,如选择籽粒饱满、色泽正常、无病虫害的种子。播放种子浸种、消毒的操作视频,详细讲解浸种时间、水温要求以及常用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用50℃温水浸种15-20分钟可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用多菌灵溶液浸种时要严格按照比例配制。结合北方地区常见的油菜病虫害,说明种子处理对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意义。
苗床准备: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苗床选址、整地、施肥、作畦的全过程。讲解苗床选址的要求,如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的地块;介绍整地的方法和深度,一般深耕20-25厘米,打碎土块,耙平地面;说明基肥的种类和用量,如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