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的大田生产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农作物生产》高教版第三版(北方本)全一册
教学设计理念
秉持“做中学、学中做”与“理实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紧密围绕中职农林牧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烟草大田生产技术的实践性与专业性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烟草大田生产场景为依托,通过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产任务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生产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烟草大田生产技术要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烟草生产相关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职业观念
让学生深刻认识烟草大田生产技术在烟草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科学种植、精细管理的职业观念,增强从事烟草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烟草大田生产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专业能力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烟草大田生产的整个流程,包括大田准备、移栽、大田管理(施肥、灌溉、中耕除草、打顶抹杈等)、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规范。
具备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气候因素和烟草品种,制定个性化烟草大田生产方案的能力,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处理。
学会运用现代烟草生产技术和设备,如精准施肥设备、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等,提高烟草大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烟草大田生产实践中,注重数据记录和分析,如土壤肥力数据、施肥量、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确保生产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烟草大田生产任务。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在烟草大田生产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推动烟草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烟草大田生产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点,如移栽的时间和方法、施肥的种类和用量、打顶抹杈的时机和操作等,这些是保证烟草正常生长发育、实现优质高产的核心技术。
常见烟草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病虫害会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烟草大田生产的重要保障。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土壤、气候、品种等),灵活调整烟草大田生产技术方案。实际生产中,各种因素复杂多变,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这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理解烟草大田生产技术与烟草生长发育生理、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地解释生产措施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涉及到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精彩的烟草丰收视频,视频中展示烟草大田一片郁郁葱葱,烟农们忙碌而喜悦地采收成熟烟草的场景;紧接着展示由于大田生产技术不当导致烟草生长不良、产量低、品质差的图片和案例资料,如烟草叶片发黄、病虫害严重等。随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视频和图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不同?烟草大田生产技术的好坏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进一步说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学习烟草的大田生产技术,探索如何种出优质高产的烟草。”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推选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阐述烟草大田生产技术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视频和图片对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烟草大田生产技术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烟草大田生产技术的重要性,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烟草大田生产流程
1.教师活动
大田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烟草大田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土地深耕、耙地、起垄等操作的图片和视频。详细讲解每个操作的目的和技术要点,如深耕的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目的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起垄的高度和宽度要根据烟草品种和土壤条件而定,通常垄高20-25厘米,垄距80-90厘米,以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结合北方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说明不同条件下大田准备的调整方法。
移栽:播放烟草移栽的操作视频,展示移栽的全过程,包括烟苗的选择、移栽时间、移栽方法(如带土移栽)等。讲解移栽时的注意事项,如移栽时要保证烟苗根系完整,移栽深度以烟苗茎基部与垄面平齐为宜,移栽后要及时浇水定根。同时,介绍不同移栽方式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大田管理:
施肥:通过图表展示烟草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规律,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