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生长发育》(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农作物生产》高教版第三版(北方本)全一册
教材分析
《花生的生长发育》是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农作物生产》高教版第三版(北方本)全一册中《花生生产技术》模块的课文。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北方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节课主要介绍花生从种子萌发到成熟整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花生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基础,为后续学习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实际生产条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农林牧渔相关职业的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花生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等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变化。
熟练掌握花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并能解释环境因素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
学会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分析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如生长缓慢、落花落果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花生生长发育的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花生生长发育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花生种植及农林牧渔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农业、投身农业生产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花生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包括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幼苗期的生长特点,开花下针期的花器构造与开花习性,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果实发育过程。
花生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重点掌握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在花生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范围和影响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变化与外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协调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和花生生长状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花生生长发育管理措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一段精彩的花生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生长过程视频,视频中呈现花生破土而出、开花、下针、结荚直至成熟的生动画面,同时配以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介绍花生在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如花生是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可加工成多种美食等。视频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见证了花生神奇的生长之旅,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会经历这些奇妙的变化?每个阶段又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学生活动
全神贯注地观看视频,被花生的生长过程所吸引,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展示,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问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花生生长发育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1.花生生长发育的阶段划分
教师活动
利用PPT展示花生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按照种子萌发、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顺序,逐一进行详细讲解。讲解种子萌发时,展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动态图片,介绍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等条件,以及胚根、胚芽、胚轴的生长变化。在讲解幼苗期时,通过对比不同生长阶段幼苗的图片,讲解幼苗的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以及根系和叶片的发育情况。对于开花下针期,运用动画演示花器的构造和开花、下针的过程,强调花的着生位置、开花时间规律以及果针入土的重要性。讲解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时,展示不同时期荚果的图片,介绍荚果的形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如“大家想一想,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花生开花下针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PPT上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