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第7部分:废弃矿硐封堵技术》
编制说明
PAGE
PAGE1
1工作概况
1.1任务来源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1月下发《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4年省级地方标准申报指南〉的通知》(陕市监发〔2024〕39号);同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下发《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度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依据通知要求,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24年3月向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报了《涉重金属废弃矿硐封堵技术指南》制定申请,提交了立项申请书、指南草案文件及实施方案;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申报材料经预审合格后,推荐报送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
2024年4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本推荐项目进行了立项审查答辩,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立项申请,根据审查意见,本规范名称修改为《涉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第7部分:废弃矿硐封堵技术》。2024年5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陕市监函〔2024〕276号),确定2024年第一批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41个,其中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申请地方标准立项,计划编号为SDBXM014-2024,项目名称为《涉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第7部分:废弃矿硐封堵技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省生态环境厅,主导单位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项目负责人为张晓团。
1.2目的意义
陕西省汉丹江流域位于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以上调水来源地,具有显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战略地位独特,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导致大量废渣无序堆放,废渣淋溶水和矿硐涌水排放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河道水质超标,感官较差。
2020年7月4日,“澎湃新闻”报道了陕西省白河县硫铁矿开采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和韩正副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孙金龙书记要求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系统治理;黄润秋部长强调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组织研究攻关,指导陕西省做好整治工作。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并开展了硫铁矿水质污染专项整治工作。2021年3月,编制完成“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并通过了省部联合审查。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扎实推进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整治工作的同时,采取“举一反三”的策略,于2022年11月18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审议通过,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综合整治规划(2021-2030年)(陕环发〔2022〕44号)”该规划旨在对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涉重金属矿产开发进行分区域、分层级、分阶段的系统治理。
废弃矿硐封堵是我省涉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当前阶段尚未形成十分成熟的技术方法,国家和地方也没有针对性的技术规范,因此,编制本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为我省在涉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中、针对废弃矿硐封堵工作提供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技术支持。
1.3承担单位及任务分工
项目承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大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省中勘环境地质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任务分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为项目主导单位,全面负责标准制定和修改工作,其余为项目参编单位,负责标准部分章节的编制。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为:张晓团、张培栋、刘厚松、于恒彬、徐友宁、吴金文、孙长顺、马晓炜、周肖飞、彭渊哲、仵西龙、杨承华、陈华清、王浩琦、穆松、银若冰、谢金艳。
各成员在本规范编制的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张晓团:高级工程师。顾问,负责标准编制技术指导。
张培栋:高级工程师。标准编制起草小组组长,全面主持编制工作。负责项目申报、标准草稿和立项申请书编制;负责标准大纲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及标准草稿、征求意见稿、报批稿的核定及出版、发布;负责协调与主管部门、参与单位的关系;组织开展各种研讨会;负责野外调研及成果的汇总、总结;本规范大纲和编制说明的审定修改工作;负责标准进度的把控。
刘厚松:研究员。顾问,负责标准编制技术指导。
于恒彬:高级工程师。参与本规范大纲和工作计划的制定,主要负责前言、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及矿硐分类等章节的编写以及标准整体格式的校对。
徐友宁:研究员。顾问,负责标准编制技术指导。
吴金文: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顾问,负责标准编制技术指导。
孙长顺:正高级工程师。顾问,负责标准编制技术指导。
马晓炜:高级工程师。顾问,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