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涉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第1部分:通则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51.72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8.05千字
文档摘要

《涉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第1部分:通则》

编制说明

目次TOC\o1-2\h\z\u

1背景及任务来源 1

2编制目的及意义 2

3承担单位及起草组成员 3

4工作过程 4

5标准制订的原则 5

6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6

6.1范围 6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7

6.3术语定义 7

6.4基本原则 9

6.5工作保障 9

6.6工作内容 10

7实证研究 11

8本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比 12

9知识产权说明 13

10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13

11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3

PAGE26

背景及任务来源

陕西省汉丹江流域位于秦巴山区,供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以上水量,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突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战略地位独特,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大量的废渣无序堆放,废渣酸性废水和矿硐涌水排放现象较为突出,部分河道水质超标,感观较差。

2020年7月4日,《澎湃新闻》报道了陕西省白河县硫铁矿开采污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韩正副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孙金龙书记要求对地方加强指导,系统治理,黄润秋部长指出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组织研究攻关,指导陕西省做好整治工作。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帮助下,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研究部署并迅速开展了硫铁矿水质污染专项整治工作。2021年3月编制完成《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通过省部联合审查。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扎实推进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整治工作的同时,“举一反三”,于2022年11月18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审议通过,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综合整治规划(2021-2030年)》(陕环发〔2022〕44号),(以下简称“规划”),对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进行分区域、分层级、分阶段系统治理。

2024年3月,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向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上报了涉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系列标准制定申请,系列标准包含涉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调查评价、第3部分:环境监测、第4部分:分区风险评估及防控、第5部分: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第6部分:矿硐勘查技术、第7部分:废弃矿硐封堵技术。其中《涉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第1部分:通则》由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申请制定,提交了立项申请书和标准草案文件。2024年4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立项申请。2024年5月,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本标准下达“2024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陕市监函〔2024〕276号)”,正式确定了《通则》编制任务(计划编号SDBXM008-2024)。本标准为首次制定,为推荐性标准。

编制目的及意义

从全国来看,之前的矿山治理工作多以自然资源部门为主导,因而制定的标准主要从生态修复方面考虑,如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地形地貌整治、土地复垦、林草地重建以及含水层破坏等。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主要涉及矿山环境污染防治,尽管此前生态环境部门监管矿山环境污染,但是尚没有开展涉金属矿产开发环境污染防治标准制定工作,国家、地方、行业均缺乏从矿山环境污染治理角度出发的调查、监测、风险评估、矿硐勘查、矿硐封堵等技术规范。由于缺乏相应技术规范,导致各地涉金属矿产开发环境污染防治项目的治理重点、治理目标、技术方法等难以统一,矿山环境污染调查、监测、风险评估、设计、施工等各项环节的工作内容与结果会因人而已,差异性大,给政府、企业污染治理造成困难,严重影响涉金属矿产开发环境污染治理成效。

涉金属矿产开发环境污染防治系列标准通过规范涉金属矿产开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调查评价、环境监测、分区风险评估及防控、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矿硐勘查、矿硐封堵等环节技术要求,可改善国家、地方、行业缺乏相应技术规范的现状,促进矿山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后续汉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质量,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全国治理工作共借鉴。

本文件明确了涉金属矿产开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各个环节的总体性要求,梳理各专项标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了系列标准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承担单位及起草组成员

项目承担单位为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