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公路工程煤矸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633.7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1.44万字
文档摘要

《公路工程煤矸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煤矸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环保政策的逐步加强和资源化利用

需求的提升,煤矸石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建筑材料,逐渐进入公路工程领域。采用煤矸石作

为混凝土集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煤矸石资源,还能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生

态环保效益。

根据《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推动交通行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的目标,公路建设与养护亟需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和技术,以促进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煤矸石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其应用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

特别是在公路工程中,煤矸石混凝土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减少碳排放和资源

消耗,是实现绿色交通发展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煤矸石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施工技术、混凝土设计配比、

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随着煤矸石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外

的逐步推广,国内多个地区已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试点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

成果。但由于各地区煤矸石的性质差异、施工工艺的不规范以及对煤矸石混凝土性能的认

识不统一,煤矸石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仍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规范煤矸石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确保其可靠性和耐久性,西安科技大学

在2024年度制定了公路工程煤矸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制计划。该项目由西安科技

大学、榆林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及榆林市公路局共同承担,目标是通过科学研究和工

程实践,结合陕西地区煤矸石资源的特点,制定适用于本地区及相似环境条件下的公路工

程煤矸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将立足于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公路工程的实

际需求,重点规范煤矸石混凝土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验收标

准等关键技术要求,推动煤矸石混凝土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该规范的制定不仅

有助于降低公路工程建设成本,还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煤矿废弃

物的环境污染,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1.2标准制定过程和阶段性成果

1.2.1标准制定过程

2024年11月由西安科技大学、榆林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榆林市公路局向陕西

1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的《公路工程煤矸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获得陕西市场监督

管理局批准立项。本文件制订任务下达后,西安科技大学、榆林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榆林市公路局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围绕煤矸石混凝土的原

材料特性、应用现状、施工难点等关键问题,开展了大量前期调研。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

技术资料、走访典型工程应用案例,全面掌握煤矸石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现状与瓶

颈。在调研基础上,组织开展煤矸石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

测试等系列试验,形成初步的技术参数体系,并结合典型施工工艺提出相应控制指标,支

撑规范技术条文的制定。

编制组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起草该地方标准。依据《公

路活化煤矸石筑路材料的资源化应用研究》、《煤矸石修筑公路路基及路面基层成套技术研

究》等项目内容和任务,对公路工程煤矸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进行编写,并于2025年2

月完成了标准初稿。编写人员就标准内容反复讨论、修正,并邀请相关领导和知名专家提

供宝贵意见和建议。历经多次修改和完善,于2025年4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1.2.2阶段性成果

(1)完成多项基础性试验研究

编制组完成了陕西境内不同矿源煤矸石理化性质、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等基础性试验

研究。其中,矿源包括小保当煤矿、柠条塔煤矿、红柳林煤矿、张家峁煤矿、曹家滩煤矿、

孙家岔煤矿、大柳塔煤矿等典型煤矿。陕北地区不同矿源煤矸石物理性能如表1所示,元

素含量如表2所示。

表1不同矿源煤矸石物理性能

矿源压碎值(%)密度(kg·m-3)吸水率(%)针片状含量(%)烧失量(%)

小保当20.122659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