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020
C05
团体标准
T/CADERM3030—2020
石头鱼刺伤诊治规范
Specification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stonefishsting
2020-06-23发布2020-07-23实施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
T/CADERM3030—2020
引言
石头鱼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强的一种鱼,其毒性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如剧痛、水肿、肌肉麻
痹、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石头鱼刺伤常见于渔民、厨师、海边游泳者等。
目前国内对石头鱼刺伤救治尚无规范的专家共识、指南或标准,为了规范石头鱼刺伤的救治,提高
救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总结国内、外石头鱼刺伤救治的相关文献,制定本标准。
IV
T/CADERM3030—2020
石头鱼刺伤诊治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头鱼刺伤救治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诊治流程、诊治要求和健康教育。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对石头鱼刺伤患者的规范诊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版)
T/CADERM3001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
3术语和定义
T/CADERM3001-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头鱼stonefish
石头鱼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rrygii),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毒鲉科(synanceiidae)。
石头鱼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强的一种鱼,常栖息于平静的浅水区、泥泞的海底、珊瑚礁或者岩礁下。
注:石头鱼种类和分布参见附录A。
4总则
4.1石头鱼刺伤后应对其伤情进行评估,并与其他海洋动物致伤进行相鉴别,明确诊断,尽快
进行诊治。
4.2石头鱼刺伤后立即规范处置伤口、防止毒素扩散、减少毒素吸收。
4.3严重者积极处置各种并发症,正确预防破伤风。
5中毒机制
石头鱼的毒性部位是其13根背鳍、3根臀鳍和2根腹鳍的毒棘以及分布在背鳍棘两侧的毒囊,毒
囊内含有的毒素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肽、蛋白质、多种酶类(如透明质酸酶、碱性磷酸
1
T/CADERM3030—2020
单酯酶、氨肽酶、磷酸二酯酶等)和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致死性、溶血毒性、增强血管通透
性、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和促进血小板凝集等。其毒背刺可轻易穿透人体皮肤后,毒囊受挤压后,
射出的毒液沿着毒腺及鳍进入人体,可引起剧烈疼痛、肢体麻痹肿胀、低血压、水肿、恶心、头晕、
胸闷、肌无力及呼吸和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病情轻与重可能与致伤原因、毒囊释放毒素量不同、
外伤部位以及个体差异有关。轻者可仅表现为局部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6临床表现
6.1局部症状
背鳍棘刺伤人体皮肤后可迅速出现肢体局部组织明显肿胀、剧痛、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