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导游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
课程代码:4270068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团队成员: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导游基础》是旅游管理专业韩语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导游工作所必需的旅游文化基础知识和旅游专业素养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旅游管理韩语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与前修课程《旅游概论》,后续课程《导游实务B》《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行社计调业务》《旅游产品设计与定制》等课程有机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是,掌握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旅游文化基础知识。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开设这门课程,不仅是帮助学生通过导游证考试的需要,同时,对学生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导游员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就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胜任“文化大使”的要求。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导游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文化知识和素养,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历史常识、地质地貌、宗教、民俗、气候、生物、饮食、风物特产等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导游讲解的具体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与要求
1.素质目标与要求
(1)提升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兴趣;
(2)热爱旅游事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归属感;
(3)具有良好的游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和敬业乐业精神;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意识;
(5)增强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文化自信;
2.知识目标与要求
(1)了解旅游和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熟悉导游基本素质要求。
(3)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如地质地貌、水体、生物、气象气候等自然旅游资源知识。
(4)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如饮食、风物特产、古建筑、宗教、民俗、园林等人文旅游资源知识。
(5)掌握客源国与客源地区基本概况及旅游资源情况。
3.能力目标与要求
(1)能综合运用旅游文化知识,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简单的介绍。
(2)能与不同类型游客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3)能在游客面前正确表达,引导游客进行旅游资源审美。
(4)能向游客正确传递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5)能在现有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学习,努力进取。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结构
本课程从了解建国后党的伟大成就,了解中国旅游业出发,解决了导游人员的知识背景问题;再一一分析做为一名导游人员应该掌握的自然旅游资源知识和人文旅游资源知识,解决了导游人员的知识结构问题。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表1《导游基础》课程结构
序号
学习任务
子任务
1
项目一:党成立百年伟大成就
子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伟大成就
2
项目二:认识中国旅游业
子任务: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3
项目三: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子任务: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4
项目四:自然旅游景观
子任务:地质地貌类旅游景观、风景水体类旅游景观、气象气候类旅游景观、生物旅游资源
5
项目五:中国古代建筑
子任务: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古城古长
城建筑、宫殿坛庙建筑,各种建筑小品
6
项目六:中国古典园林
子任务: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分类、特点、构景要素、构景手段、现存著名古典园林
7
项目七:中国风物特产
子任务:丝织刺绣、陶瓷器、雕塑等中国风物特产
8
项目八:中国饮食文化
子任务:中国菜系、风味小吃
9
项目九民族民俗风情
子任务:民族民俗风情类旅游景观
10
项目十中国四大宗教
子任务: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立、教义、经典、标记、景点等
11
项目十一文学艺术类旅游
景观
子任务:旅游诗词、楹联、游记
12
项目十二旅游客源国知识
子任务:主要旅游客源地区、客源国和目的地国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安排
学习任务(项目)描述、结构与内容、目标与要求及学时分配(总学时:64,理论32/实践32)见下表:
表2《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表
序号
学习任务(项目)
子任务(项目)
教学内容
课时数(理论/实践)
目标与要求
(知识点、能力点、素质点)
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场地
1
项目一:党成立百年伟大成就
子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伟大成就
2/0
(理论)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