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4
陕西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甘泉红小豆》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工作简况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甘泉红小豆标准立项制定必要性
甘泉县位于延安市中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地东南,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风积黄土,上层深厚,具有耕作熟化层、心上层和田质层等,养分含量较高,非常适宜红小豆作物所需各种营养成份,甘泉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日照时间2478.7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48天,年降雨量126.3毫米。完全能够满足豆类作物生产期积温需要,利于红小豆的生长。甘泉县,素称美水之乡,全县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宜于灌溉和人畜饮用,为红小豆生长提供了最为优质的水源,所产出的红小豆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产品长年质量稳定、畅销不衰,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红玛瑙”。
原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5第41号)批准对“甘泉红小豆”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甘泉红小豆是陕西唯一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的红小豆,是延安市甘泉县农产品中传统的优良品种,主要销往日本、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区。甘泉红小豆种皮为红色、白荠、短圆柱形,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颗粒硕大、结实饱满,出沙、出成率高。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稳定,具有很高的医用、食用价值。目前甘泉红小豆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总产量突破1.8万吨,红小豆的种植已成为甘泉县农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不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具有很高的种植和研究价值。
(二)甘泉红小豆标准立项制定目的
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甘泉红小豆”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但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甘泉红小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保护,缺少特有的技术标准。
(1)甘泉红小豆没有根据地域特点得到很好的调查和研究,导致没有标准化的方式来指导种植和生产,没有得到规范的指导和发展,产品品质和规模都有待提高;
(2)对产品宣传、研发的不到位,导致市场品牌形象没有很好的建立,生产和销售市场都没有进一步打开;
(3)作为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技术要求中很多已经不满足或者不适宜现在发展实际,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调研和规范。
众所周知,品质保证和标准化管理是地理标志产品生命力的基础,标准的制定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形象、扩大产品市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甘泉红小豆》地方标准的制定尤其必要。
(三)甘泉红小豆标准立项制定意义:
(1)可以推动甘泉红小豆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产量和品质,减轻病虫危害,进一步提高甘泉红小豆的种植水平和产品经济效益;
(2)甘泉县独特的地形海拔和气候环境,特别适合红小豆的种植,其出沙率及产量都比其他地区高,产出的红小豆品质更为优越,因此市场前景广阔,为了将这一产业优势发展壮大,带动全县发展致富,需要制定特有标准来支撑产业发展;
(3)为了有效保护和规范甘泉红小豆的生产,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制定不仅能够提升甘泉红小豆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够提升甘泉当地的知名度,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4)《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甘泉红小豆》陕西省地方标准的制定,也是为供求双方提供统一的贸易语言,兼顾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在标准的规范下,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运输、储存和交易更加顺利、安全。使得买卖双方都能享受地理标志产品的红利,推动甘泉红小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甘泉红小豆》地方标准的制定,不仅能够指导和规范甘泉红小豆的生产,更能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扩大品牌和地域影响力,也为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为了帮助甘泉红小豆实现规模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甘泉红小豆》必要且迫切。
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任务来源于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4年省级地方标准申报指南》的通知(陕市监发〔2024〕39号)
起草单位:延安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甘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甘泉县豆类生产行业协会甘泉袁氏农康商贸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及相关任务分工:
姓名
职称/职务
主要工作
高延伟
正高级工程师/延安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科长
工作协调、编写
张耀武
正高级工程师/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
工作协调、编写、试验验证
郑江
延安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中心主任
工作协调
王琳
延安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中心副主任
工作协调
张艳
工程师/延安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员
编写、资料搜集、试验验证
高丹
工程师/延安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员
编写、资料搜集、试验验证
王文鹏
高级工程师/延安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员
编写、资料搜集、试验验证
贺洁茹
助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