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施药防控松材线虫病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工作概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
制修订计划的函》(陕市监函〔2024〕590号)文件,《飞机施药防
控松材线虫病技术规范》(项目编号:SDBXM256-2024),被列为
2024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本标准为推荐性陕西省地方标准,
规范制定工作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宁陕县林业
局和留坝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联合申报,并共同编制完成。
1.2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
松材线虫病的自然传播主要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
(Monochamusalternatus)携带来完成,松墨天牛自然飞翔能力为800
m,最远可达到3300m,主要取食松属植物。因此,通过控制松墨天
牛数量来降低松材线虫病发生程度,成为防控重要途径之一。然而,
如何有效压低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天敌释放、
死树清理、成虫诱捕等措施已用于天牛防治一线,而近些年林区飞机
喷药防治(简称“飞防”)松墨天牛或松材线虫也迅速兴起,现已在
我国12个省27个市开展。与传统方法相比,“飞防”在大面积作业
与作业效率上优势明显,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1)飞防效果
评价各地做法不一,缺少规范;(2)“飞防”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当
前一些标准仍沿用农业飞防或植保无人机领域的技术指标,与林区飞
防相差较大;(3)商用“飞防”只关注短期效果,但当年效果能否持
续到次年或来年或更长时间(持续效果),仍备受质疑。
基于此,本标准拟解决松墨天牛“飞防”作业中面临的部分问题,
主要目标集中在飞机喷药防治松墨天牛的作业设计、飞行作业、作业
质量测定和防治效果检查评价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以期提高“飞
防”作业的可行性、有效性与科学性,为秦巴林区松材线虫病防治及
效果评价提供科学指导和借鉴。松材线虫病疫情形势严峻,因地制宜
地做好松材线虫飞机喷药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飞防作业要点
因地制宜地推出了一项适合秦巴林区地理特征和环境条件的松
材线虫飞机喷药防治技术,并对“飞防”作业要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为相关部门有效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实现疫情有效控制
显著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减少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和扩散,从
而有效控制疫情在陕西省范围内的进一步蔓延。
(3)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
减少因疫情导致的松树死亡和生态环境破坏,降低秦岭地区松林
损害面积和程度,能够有效保护松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和稳定性,维护森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通过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飞防”技术骨干,实现面向林农、
科技人员、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科技服务职能。
(5)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升陕西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为区
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飞机施药防控松材线虫病技术规范》的制定填补了
飞机施药防控松材线虫病的技术空白,该技术规范的实施可获得良好
的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提升松材线虫病防
控能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将为陕
西省乃至全国的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3主导单位
本规范由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实施,我院是专门从事森林保护、
林业生态安全治理、林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是以林业基础研究与
应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机构,具有林学、生态、森保、
治沙、地理、土壤、园艺等专业学科的各类技术人员213人,其中:
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国
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级突出贡献的拔
尖人才4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
3人,现建有国家林草局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黄土
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陕西榆林毛乌素沙
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草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国家林草局樟子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
复重点实验室及陕西榆林荒漠化防治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等13个省部
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