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民政社会工作方法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民政社会工作方法①
课程代码:3400193
适用专业:民政服务与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36学时(理论:18实践:18)
学分:2学分
课程团队成员:
一、课程概述
《民政社会工作方法①》是民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内容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中的个案工作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主要讲授个案工作的基本涵义、个案工作的伦理与原则、个案工作的理论与模式、个案工作的技巧与方法、个案工作的工作过程、个案工作的记录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概论》、《民政工作原理与实务》与《社会工作导论》等理论性质较强的相关课程,旨在辅助学生了解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方法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后续课程为《民政社会工作方法②》、《社会组织服务方案设计》以及《社会组织项目运营》,通过对于签到课程以及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在民政服务与管理、社会组织服务与管理的具体实务领域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技巧与方法。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掌握民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必备的个案工作服务、个案工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个案工作服务、个案工作管理等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适应社会工作越来越成为民政工作专业支撑背景下、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职业素养、具备个案工作服务和管理技能的民政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学习该课程,让学生了解《民政社会工作方法①》,即个案工作的具体内容,掌握并理解个案工作的基本涵义、具备个案工作者应有的专业伦理、能够秉持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理解并能够将个案工作的理论与模式运用于实践之中、能够熟练运用个案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个案工作的基本过程、能够开展个案工作记录等工作;
不断强化学生“助人自助”的专业宗旨,培养学生“爱众亲仁”的职业情怀,为学生进入基层民政行政单位、社会组织服务与管理单位等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务基础。
(二)具体目标与要求
1.素质
(1)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善于学习,乐于团结,具有人本理念和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
(2)职业素质:强调公平公正、社会服务、尊重接纳、助人自助等专业价值。
(3)职业规范:应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守和坚持维护服务对象利益优先原则、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非评判原则、服务对象自决原则和保密原则等原则。
2.知识
(1)通过学习个案工作基础理论,理解个案工作的基本涵义,熟悉个案工作的缘起与历史发展,知晓个案工作在社会工作乃至民政工作中的职能和地位。
(2)通过学习个案工作伦理与原则,应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应在实际工作贯彻并遵守维护服务对象利益优先原则、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非评判原则、服务对象自决原则和保密原则等原则。
(3)通过学习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应熟知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观点,能够掌握上述相关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服务;
通过学习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干预模式、家庭治疗模式和叙事治疗模式,应熟悉相关模式的假设、程序与技巧;
在总体工作中,使用理论与模式时应坚持本土的适用性和实践性,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最大利益。
(4)通过学习个案工作技巧和过程的内容,培养学生能准确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在具体工作中熟练地使用会谈技巧和访视技巧、按照个案工作过程的有关知识有序而科学地开展个案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5)通过学习个案工作记录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个案工作记录有关类型、内容和要求,为个案工作管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能力
(1)在个案工作技巧有关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在具体工作中熟练地使用会谈技巧和访视技巧。
(2)在个案工作过程有关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科学有序且熟练地开展个案服务工作。
(3)在个案工作记录(管理)有关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完整、严谨而科学地记录每一个工作过程,能够填写行业标准的相关表格。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民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社会工作的需要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能够体现民政领域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课程设计以我国民政行业标准《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MZ/T094—2017)及真实社会工作实务案例为依据,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按照个案工作基础理论知识和个案工作过程结构安排课程内容。及时跟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