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企业内部控制
课程代码:3390097
适用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时:36学时(理论:26实践:10)
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性质与任务
《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为依据,按照“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依托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为依据,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掌握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内部控制规范,能够根据具体的案例事件或经济业务流程,通过分析找出事件或业务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提出内部控制解决方案或进行制度设计的能力。
前导课程为《云财务会计实务》、《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业财一体信息系统应用》和《管理会计》等,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对一般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有了基本的认知。后续课程为《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含答辩)。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为专业核心课,对培养学生内部控制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思政“纲要”的要求,遵循“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性、实践性设计原则,把知识学习、知识转化、知识运用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紧密联系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突出应用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用结合;
注意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融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
注意对企业文化与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敬业与合作精神,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激发自我发展的愿望。
2.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该课程定位于企业单位内部控制职业岗位及工作任务,以学生职业生涯、职业发展为背景,以完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和高等性。除项目一外,在每一个项目学习中,均以相应的知识学习、知识转化和知识运用为任务,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换。每个项目理论知识围绕项目任务完成来选取,以够用为原则,并配有同步训练与项目实训,充分体现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组织要求。
二、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基本框架,能够具有内部控制意识,识别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工作,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企业内控热点,培育学生“风险意识、诚信服务、经世济民、德技兼修”的职业素养,为今后职业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与要求
通过以项目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1.知识目标
(1)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相关法规,熟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容。
(2)了解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要求,掌握企业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营运资金的内部控制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3)了解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要求,掌握企业采购业务流程,熟悉
采购过程的主要风险点和管控措施。
(4)了解企业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要求,掌握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内部控制流程,主要风险点和管控措施。
(5)了解企业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要求,熟悉销售业务流程,掌握销售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点和管控措施。
(6)了解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容,熟悉财务报告流程,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7)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内容、基本程序、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内部控制评价底稿编制与评价报告的基本框架。
(8)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内容、基本程序、控制缺陷的评价方法、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基本框架。
2.能力目标
(1)能独立开展内部控制环境调查和业务风险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
(2)能根据企业具体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流程及风险大小,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设方案。
(3)能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获取所需信息,识别企业关键控制点,并能设计出相应控制措施。
3.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的全局意识、关键意识和责任意识。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强。
三、结构与内容
(一)教学内容安排
学习任务(项目)描述、内容排序、要求及学时分配见表3—1:表3—1《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表
教学内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认知
4
4
第一节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企业内部控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