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靖边土豆》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标准任务来源
本标准的制定任务来源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集2024年农业农村领域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陕农函〔2024〕129号),项目名称为修订《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靖边土豆》标准。本标准由靖边县人民政府牵头,会同靖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靖边县市场检验检测中心、靖边县农业推广技术服务中心、陕西秦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靖边县大漠神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本标准由靖边县人民政府提出,由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归口,标准起草首席专家为靖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鲁瑞文。
1.2标准制定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土豆产业结构不断发展,优良土豆品种不断更迭,在种植适应性、养分含量和产量等方面比传统栽种品种更具竞争力,在国内外消费市场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土豆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靖边土豆》地方标准于2015年颁布,从实施到现在,标准部分指标、依据已不适应土豆生产销售需求,需要修订地方标准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靖边现栽种的土豆品种以早中晚熟鲜薯食用型为主,品种结构丰富,随着土豆用途方向不断细化,消费市场对靖边土豆的种植品种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需要引进培育更多优质品种。靖边土豆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在推行品种、栽培技术和产品标准方面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原有标准已经无法适应新市场的需要,需要更新标准以提高靖边土豆的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
修订标准有利于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满足市场对不同专用化土豆产品的需求,推动靖边土豆产业的升级发展。同时,规范生产流程也是修订标准的目的之一,加强生产者在土豆种植、采收、加工和贮藏等环节中的管理。
通过靖边土豆地理标志标准的修订,加快优势土豆品种的推广和选育,构造靖边土豆品种的多样化结构,实现土豆生产和加工的规模化与专用化,构建标准化的土豆产业体系,提升靖边土豆地理标志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靖边土豆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带动靖边土豆的推广和销售,增加当地土豆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引领靖边土豆产业化发展。
1.3主要工作过程
1、2024年3月:成立标准组
成立《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靖边土豆》标准修订起草小组,开展标准起草工作。起草组确定了标准的主要编写单位,并就标准编制的流程和各阶段时间进度安排、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
2、2024年4-5月:标准预研
起草组邀请行业协会、检验检测机构、高校专家以及多家农业企业召开线下座谈会,对相关企业、机构进行充分了解和沟通,分析并总结靖边土豆生产培育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并对标准框架进行了调整与完善。
3、2024年6-8月:标准起草
通过收集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技术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靖边土豆种植基地,整理总结靖边土豆试验示范数据,广泛征求相关从业人员、农业专家的意见,组织专题研究和讨论,形成标准草案基本稿。
4、2024年9-10月:标准完善
编写组成员在充分走访调研和座谈论证的基础上,整理汇总相关信息,咨询专家学者意见,编写组开展多次内部讨论,对初稿内容格式进行反复次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5、2024年11月:意见征求
编写组积极通过函件、电话和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各相关方意见建议,各类意见,编写组在认真讨论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形成标准送审稿。
1.4编写人员与分工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鲁瑞文、柏春雷、任雪菲、樊柿莨、郝晓艳、蒋楠、楚杰、樊虎玲、路海东、刘柏林、巩宇翔、林盛、崔宇佳、霍新梅、叶宁、闫霞、杨蕾、曹建宇、双乐、任凤霞。
鲁瑞文,靖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立项资料、征求意见、草稿编制、送审稿、编制说明,主导标准起草。
柏春雷,靖边县市场检验检测中心,征求意见、草稿编制、送审稿。
任雪菲,靖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征求意见、草稿编制、送审稿。
樊柿莨,靖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征求意见、草稿编制、送审稿。
郝晓艳,靖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征求意见、草稿编制、送审稿。
蒋楠,西安理工大学,立项资料、课题答辩、团队联络、报批稿、送审稿。
楚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项资料、课题答辩、团队联络、报批稿、送审稿。
樊虎玲,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标准技术方案指导、课题论证。
路海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标准技术方案指导、课题论证。
刘柏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标准技术方案指导、课题论证。
巩宇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标准技术方案指导、课题论证。
林盛,靖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立项资料、征求意见、草稿编制、送审稿、编制说明。
崔宇佳,靖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征求意见、草稿编制、送审稿。
霍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