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
科学学科第二单元/章达标教学计划
学校
进修附小
年级
六
范围
《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牛奶的变化》四课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了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又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物质变化是科学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使学生知道物质变化的类别:一是形态变化;二是会产生新的物质,并能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从探究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教学
重点
能设计探究实验思路,会探究实验,并能自主评价探究过程;探究归纳出物质的两种变化。
教学
难点
探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能归纳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能表达交流如何防止铁生锈,调查金属生锈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5课时
送达命题人
杨红娟
单元
达标
结果
分析
备注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进修附小,年级六,学科科学.
授课人
杨红娟
班级
时间
课题
5蜡烛的变化
教
学
目
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
学
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方法
目标教学法
手段
利用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5蜡烛的变化
加热:蜡块蜡油不产生新物质
(固体)冷却(液体)(形态变化)水
点燃:蜡烛二氧化碳产生新物质黑色物质
达
标
检
测
课内
练习
背写本课重点内容
课外
练习
导学与训练
教
学
反
思
教学过程
个性化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探究问题
1.师谈话: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蜡烛的变化。板书:蜡烛的变化。
2.师手拿蜡烛问:你可以让蜡烛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学生说“熔化”,要追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蜡烛熔化?)
3.师谈话:蜡烛加热和点燃后发生的两种变化一样吗?
4.生:各抒已见。(如果学生认为这两种变化不一样,要追问:什么地方不一样?目的是往“产生新物质:水、二氧化碳、黑色物质”上引导)
5.师讲述: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下面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二、学生自行探究蜡烛的变化
1.出示《蜡烛的变化》预习提纲(见附页)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组长组织好组员,按照预习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
3.生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边汇报边演示)
(1)加热蜡烛的实验
(2)点燃蜡烛的实验
4.师讲解: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提出要求:
(1)注意安全,别烫着;
(2)实验时要小声交流;
(3)要及时记录。
5.学生分组实验。
6.师巡视,与生交流:
(1)有什么现象发生?
(2)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往是否产生新物质上引导)
(3)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的变化一样吗,各自有什么特点?
7.生分组汇报:操做的是什么实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及得出了什么结论
8.师生总结:“有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将变化进行分类的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可以将蜡烛的变化分成两类:加热蜡块的变化属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蜡烛燃烧的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9.师问:蜡块碎了、软了、变形了,这些变化属于哪类变化?
10.学生汇报
11.师追问:怎么才能知道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呢?
12.学生先交流,然后看书31页,再交流。
13.师讲述:判断31页图中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14.小组讨论、在书上分类。
15.汇报
16.谈话: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题
2.生:小组长负责考查,记录不会的组员和哪道题不会,要帮助学会。
3.全班交流。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进修附小,年级六,学科科学.
授课人
杨红娟
班级
时间
课题
6食盐和水泥
教
学
目
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
学
重点
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
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