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灾难救援与社会担当-----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5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docx
文件大小:14.3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2.66千字
文档摘要

灾难救援与社会担当-----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5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

一、热点时事详情

近期,贵州省遭遇严重洪涝、地质等灾害,毕节等地发生山体滑坡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25年5月22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迅速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依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发改委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用于支持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灾后应急恢复工作,全力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此次山体滑坡灾害救援行动,不仅展现出政府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更凸显了社会各界在灾难面前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担当精神。

二、热点素材在议论文中的运用思路

(一)政府责任与担当主题

在论述“政府在灾难面前的责任与担当”相关主题时,可将此次国家发改委紧急拨款支持贵州毕节等地山体滑坡灾后恢复作为核心论据。详细阐述国家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灾后重建,体现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对比历史上其他国家在灾害应对中的表现,凸显我国政府在灾害救援和重建工作中的高效与负责,论证政府责任担当对于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团结互助与社会凝聚力主题

以该热点事件为素材,可用于论证“团结互助铸就强大社会凝聚力”的观点。描述在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除政府行动外,各地救援队伍、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的场景。如志愿者们不顾危险,深入灾区协助救援和安置工作;企业慷慨解囊,捐赠救灾物资和资金。这些事例充分展现出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精神,强调这种团结互助的力量是战胜灾难、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关键因素。

(三)防灾减灾与未雨绸缪主题

从此次贵州毕节山体滑坡灾害延伸思考,可围绕“防灾减灾,需未雨绸缪”进行写作。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如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探讨如何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例如,通过加大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投入,提高监测精准度;加强对民众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以此次灾害为警示,强调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议论文写作技巧结合热点素材

(一)立意深刻

结合贵州毕节山体滑坡救灾素材立意时,要跳出事件表面,挖掘深层内涵。如立意“灾难是试金石,检验责任与担当的同时,也呼唤着社会的共同成长”,既体现政府、社会各界在灾难中的责任担当,又点明灾难能促使社会反思,推动防灾减灾等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实现共同进步。或者立意“凝聚团结力量,在灾难中筑牢生命防线”,强调团结互助在灾难救援和灾后重建中的核心作用,使立意更具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二)结构清晰

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以“防灾减灾与未雨绸缪”主题为例,开篇提出贵州毕节山体滑坡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出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中间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结合热点素材阐述当前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不足;结尾提出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基础设施、普及防灾知识等具体解决措施,呼吁全社会重视防灾减灾,做到未雨绸缪,使文章逻辑连贯,层次分明。

(三)论证有力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结合热点素材。举例论证时,除了详细描述国家发改委拨款、各地救援等情况,还可补充以往其他地区灾害救援中团结互助的成功案例,增强说服力。对比论证可将灾害发生后及时救援和未及时救援的不同后果进行对比,突出快速响应和有效救援的重要性。道理论证引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等名言警句,以及关于防灾减灾、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理论,提升论证的权威性和深度。

四、1000字作文示例:《灾难面前,彰显责任与担当》

灾难,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无情地冲击着人类的生活,考验着社会的韧性与担当。2025年5月,贵州毕节等地遭遇山体滑坡灾害,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政府、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的深刻内涵,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团结互助之歌。

灾害发生后,国家层面迅速反应,展现出强大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责任担当。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发改委紧急安排2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支持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灾后应急恢复。这一系列迅速而有力的举措,彰显了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政府深知,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的耽搁都可能让更多生命陷入危险,每一笔资金的投入都关乎着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正是这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为灾区救援和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受灾群众看到希望,感受到温暖。

除了政府的积极行动,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汇聚起强大的团结互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