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科学调水保民生,精准施策护粮安——2025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5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docx
文件大小:18.9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5.09千字
文档摘要

科学调水保民生,精准施策护粮安——2025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5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

一、原题再现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获悉,截至5月22日,已累计调度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等骨干水库向沿黄地区补水13.7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4.80亿立方米,基本实现沿黄灌区能引尽引、应灌尽灌。为达成这一成果,黄委滚动分析流域天气、雨水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和监测预报;强化水资源调度,科学调度水工程,多次调整骨干水库下泄流量;派出工作组了解引黄涵闸运行及取水保障情况;督促受旱地区保障灌溉用水和养殖用水安全。面对流域旱情,黄委还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批复抗旱应急用水。黄委表示,后续将继续秉持精准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保障城乡居民及农业生产用水安全。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精准施策与民生保障”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

材料围绕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水库向沿黄地区补水,保障民生用水的举措展开,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精准的施策,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保障居民生活与农业生产。

核心要点在于引导考生思考精准施策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度等方式,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立意方向如下:

1.精准施策,守护民生底线:着重强调精准施策在保障民生用水、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论述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精准策略,才能切实满足民众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2.科学规划,助力民生发展:深入探讨科学规划与精准施策的关系,提出通过科学分析、合理调度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为民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3.责任担当,书写民生答卷:阐述相关部门在民生保障工作中肩负的责任,强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准施策解决民生问题,展现责任担当对于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

三、原文呈现

精准施策,润泽民生

从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骨干水库向沿黄地区补水13.72亿立方米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精准施策在民生保障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水资源调配与抗旱保供这场战役里,精准施策如同甘霖,润泽着沿黄地区百姓的生活与农业生产。

科学研判,奠定精准施策基础。

面对复杂的流域情况,黄委没有盲目行动,而是通过滚动分析流域各省(区)天气、雨水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和监测预报。这一系列科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让黄委对流域水资源状况有了清晰认知,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就像医生看病,只有通过详细诊断了解病情,才能开出有效的药方。黄委正是基于科学研判,才能精准把握水资源调配的时机与力度,保障沿黄地区用水需求。

合理调度,彰显精准施策效能。

在掌握流域水资源情况后,黄委强化水资源调度,科学调度水工程,多次调整刘家峡、小浪底等骨干水库下泄流量。这种合理且精准的调度,让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基本实现沿黄灌区能引尽引、应灌尽灌。这一过程中,黄委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农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将有限的水资源精准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彰显了精准施策在水资源调配中的强大效能。

持续发力,深化精准施策成果。

黄委并没有满足于当下的补水成果,而是表示将继续秉持精准原则,在范围、对象、时段、措施上做到精准施策,进一步优化配置、科学调度水资源。同时,做好各引黄灌区供水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城乡居民饮水、规模化养殖及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这种持续发力的态度,体现了黄委对民生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不断深化精准施策成果,为沿黄地区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更持久、更可靠的保障。

精准施策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法宝。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科学研判、合理调度、持续发力等精准施策举措带来的显著成效。希望未来在更多民生领域,都能以精准施策为笔,书写出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美好篇章。

四、点评

1.优点

?紧扣主题立意:文章围绕“精准施策与民生保障”主题,从科学研判、合理调度、持续发力三个方面论述精准施策在水资源调配和民生保障中的作用,立意准确,清晰体现材料内涵与主题要求。

?结构较为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出精准施策对民生保障的意义,中间分点阐述具体举措,结尾总结强调精准施策的重要性,层次分明,逻辑连贯,便于读者理解文章主旨。

?结合材料论述:紧密结合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水库补水这一事件,分析精准施策在其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将观点与实际事件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和说服力。

2.不足

?论述深度欠缺:在阐述观点时,多停留在对事件过程和措施的表面描述,对于精准施策背后的科学原理、民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