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精读第二单元_2.6 宇宙的未来.doc
文件大小:5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2.58千字
文档摘要

《实用语文》(一)教案

课题

6.《宇宙的未来》霍金

类型

精读课文第二单元

课时

4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演说稿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2.了解史蒂芬·霍金不平凡的人生和科学精神。

3.理清思路,理解说明方法。

4.培养探索宇宙未知科学的兴趣和勇气。

教学

重点

1.了解演说稿的写作特点。

2.理清思路,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

难点

1.了解演说稿的写作特点。

2.理清思路,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

方法

设问启发、自由质疑、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关于作者

杰出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他被诊断患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胀的宇宙。1970年主要研究黑洞的特性。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二、相关知识

讲演稿

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讲演稿一般有三种类型:记叙性讲演稿、议论性讲演稿、抒情性讲演稿。

内容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开头语。六种形式:

⑴由背景和问候、感谢语开始;

⑵概括讲演内容或揭示中心论点;

⑶从讲演题目谈起;

⑷从讲演缘由引起;

⑸从另一事件引入正题;

⑹用发人深思的问题开头。

2.正文。

3.结语。

⑴总结全文,加深印象;

⑵提出希望,给人鼓舞;

⑶照应题目,完整文意。

常用以上方法在激动人心的结语中结束全文。

三、检查预习、把握字词

模棱(léng)两可尴尬(gāngà)

混沌(hùndùn)馄饨(húntun)

衍(yǎn)射隘道(ài)

坍(tān)缩暴涨(zhǎng)

迄(qì)今恍惚(huǎnghū)

四、整体感知、理解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然后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文要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作者预测了宇宙的两种结局:或者永远膨胀,或者停止膨胀开始收缩,并最终坍缩成一点。

五、明确要点、梳理思路

方法:或摘录文中的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1.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

2.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

3.物理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4.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5.宇宙现在的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点上,所以两种可能都会发生。

六、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作者预测宇宙得未来,得到的为什么是两种结局?使得宇宙未来呈现出这两种结局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呢?

明确:是平均密度,如果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值,宇宙就将永远膨胀;如果它大于临界值,宇宙就可能停止膨胀并且收缩,乃至坍缩成为一点。

2.阅读课文的第17、18自然段,探查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如何得到的呢?

明确:通过估算宇宙中存在的物质的质量来计算密度.作者首先估算了能看得见的恒星的质量,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左右。进而加上气体云的质量,仍然只加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然而宇宙中还应该包括所谓的暗物质(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东西)。

3.阅读课文的第19、22和25自然段,找出与暗物质相关的内容,看看其对宇宙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人们可以对我们具有确定证据的那些星系和星系团中的暗物质的量作一个相当可靠的估算。但是这个估算值仍然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我们只有大约为使宇宙坍缩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确定证据。然而,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还未被我们探测到,它会使宇宙的平均密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

临界值:事件或者事物将要发生变化而却尚没有发生变化时的数值。宇宙现有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与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

4.文章最后列举了哪两种假说来证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

明确: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

5.本文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下列两个比喻句各自说明了什么道理?

⑴“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