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Java面向对象编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Java面向对象编程
课程代码:3250670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互动媒体开发方向)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72学时(理论:36实践:36)
学分:4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互动媒体开发方向)专业核心课,前序课程是程序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有JavaWeb程序开发、JavaScript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Java语言特征、常见的Java类库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计算机程序的结构;
掌握程序的开发过程;
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及Java编程语言的语法;
学会利用Java语言编写面向网络应用的简单程序。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和编程能力,学生通过面向对象的编程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为从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借助思政案例库的资源灌输规范操作的职业操守。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上本着懂方法,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方法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目的,利用思政案例资源库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课堂。
首先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
其次,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基于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景;
第三,通过对各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第四,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实施;
第五,使用操手册培养查看手册的自学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来完成对课程的评鉴与考核。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使用面向对象理论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掌握Java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应用Java技术开发Swing应用程序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将思政融入内化素养。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
通过完成课程实训项目,学生能运用Java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根据软件开发规范,做完成应用项目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1)理解SDK、JDK、JRE和JVM关系
2)掌握创建和导入包的方法
3)掌握Java的数据类型
4)掌握Java有哪些成员访问控制符
5)掌握类和对象
6)掌握多态和方法的重载与重写7)掌握构造方法的特点
8)掌握集合框架中的几个接口
9)理解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
10)掌握Java程序要访问数据库步骤
11)掌握程序、进程和线程的概念
12)掌握创建线程的两种方式
13)掌握IO文件操作和网络访问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了解Java语言的主要特性,并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2)掌握Java语言的运行环境和Java的基本语句及编程;
3)理解并学会使用异常处理机制和多媒体技术;
4)掌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和事件处理机制;
5)学会开发多线程Java应用程序和Javaapplets小应用程序;
6)理解TCP/I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并掌握Java网络编程和数据库编程
3.素质目标
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根据特定工作场景,通过思考,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反复多次提培养精讲代码,优化结构的IT工匠精神的同时锻炼创新应用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能够通过独立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自学能力。
2)探索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工程实践的勇气和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能力。
4)表达沟通能力: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够准确领悟到对方语言所表达出的真实意图,同时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准确地传送给对方,做到“心领神会”。
5)抗挫抗压能力: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在面对压力时能承受困难和打击,不轻言放弃的能力。
6)职业行为能力:良好的编程习惯,较强的信息分析、编辑、处理能力。
7)职业道德规范: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热于奉献,忠诚于公司,诚信于客户。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结构与进程安排
学习任务(项目)描述、内容排序、要求及学时分配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