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子元器件可靠性 课件全套 第1--9章 概述、可靠性数学---可靠性工程的应用实例.pdf
文件大小:3.69 MB
总页数:37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17.91万字
文档摘要

第一章概述

《周礼·考工记》记载: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有了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涣的年审制度和政府官员质

量负责制度。

春秋初,齐、晋、秦、楚等国规定:制造产品,要“取其用,不取其数。”在原材料选择、制造程序、加工方法、

质量检验、检验方法等,都要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的“坚好便用。”

《礼记?月令》中,“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在近代工业制造中,可靠性问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来的。

可靠性差导致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是巨大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

可靠性是产品质量在时间轴上的体现,可靠性工作是指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有关设计、试验、生产和

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

可靠性科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边缘性综合学科,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的可靠性科学发展居领先地位,特别是

它的军用标准对各国的影响极大。

可靠性科学的研究是器件设备研发、测试领域、产品制造业和企业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发展趋

势是不断的分支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2

§1.1

§1.1

§§11..11可靠性发展阶段

1.

1.

11..国外可靠性发展

可靠性问题的提出最初是在军工领域,其后逐步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体系,并逐步应用到民用产品中。

德国在V-1火箭的研制中,最早提出了系统可靠性的基础理论,即串联系统理论,火箭系统可靠性等于所有元器

件零部件可靠性乘积的结论。因此,V-1火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航空飞行器。

上世纪4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的萌芽阶段。在1943年成立了电子管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管的可靠性问题。为

推动可靠性研究及学术交流,美国无线电子工程师学会成立了第一个可靠性专家学术组织——可靠性技术组。

3

50年代是可靠性兴起和形成年代

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织(AdvisoryGrouponReliabilityofElectronicEquipment,简称AGREE,)。

1957年AGREE在“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可靠性设计、试验、管理的程序及方法,说明产品

的可靠性是可建立的、可分配的和可验证的。

美军方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一些体现“可靠性管理、保证和要求的大纲文件”(标准或规范)。

在此期间,可靠性验证工作还停留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随后开展的

可靠性试验验证提供了理论基础。

60年代是可靠性全面发展的阶段

空间科学和宇航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可靠性的研究水平,扩展了其研究范围。

美国国防部及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采纳AGREE的可靠性研究报告中的建议,在新研制的装备中得到广泛应

用并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可靠性设计、试验和管理标准。

美国防部于65年颁发了MIL-STD-785,即“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大纲要求”,69年修改为MIL-STD-785A。

4

美空军系统司令部决定在罗姆航空发展中心(RADC,RomeAirDevelopmentCenter)组建可靠性分析中心。

美国国防部颁布了MIL-STD-781“可修复的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等级和接收/拒收准则”,后修改为MIL-STD-781A

“可靠性试验—指数分布”,后又修改为MIL-STD-781B“可靠性试验—指数分布”。随后产生了MIL-STD-690“失

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DOD-H-108“寿命和可靠性试验抽样程序和表格”等文件。

MIL-STD-781将电子设备分为七类,分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