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重庆师范大学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8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docx
文件大小:76.39 KB
总页数:5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3.84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重庆师范大学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8人)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甲在家乡经营6亩承包地,年收入3万元;同时在银行有20万元积蓄,一年可获得5千元存款利息。甲的这些收入依次属于()。

A.按劳分配和按智力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和按智力要素分配

D.按智力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答案】:B

【解析】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甲在家乡经营的6亩承包地属于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经营承包地获得的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是指凭借资本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具体形式有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甲在银行的20万元积蓄获得的5千元存款利息,是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收益,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智力要素分配主要是指按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参与分配。而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收入等。本题中未涉及按智力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情况。综上,甲的收入依次属于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

2、最近公布的一项国家特别咨询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表明,在选择了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在名人家庭中才能出众者是普遍人家庭中才能出众者人数的23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可信度很高的结论:人的素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美国心理学界普遍有这样的认识: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B.“家无三代兴”,才能再出众也避免不了兴衰轮回的历史规律

C.普通人家庭中才能出众的表现方式与名人家族不同,需要另外的衡量规则

D.一个人的才能培养与他的成长环境和个人努力有关

【答案】:D

【解析】文中提到的现象是名人家庭中才能出众者的人数远远多于普通家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的素质主要由遗传决定。而“一个人的才能培养与他的成长环境和个人努力有关”这一论断,恰好否定了遗传是决定因素的结论。

3、公文层次序数中,第二层通常使用()。

A.黑体字

B.楷体字

C.仿宋体字

D.宋体字

【答案】:B

【解析】公文的各层次序数及字体要求有明确规范。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所以根据规定,公文层次序数中一般第二层应使用楷体字。

4、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太严重时,应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紧缩性;扩张性

B.紧缩性;紧缩性

C.扩张性;扩张性

D.扩张性;紧缩性

【答案】:A

【解析】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需要采取措施抑制通胀,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紧缩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财政政策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等方式,减少社会总需求,从而抑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方面,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避免因过度紧缩导致经济衰退。如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大幅下降,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不符合通货膨胀不太严重时的调控要求。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增加社会总需求,加剧通货膨胀。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政策方向不一致且不能很好地应对既有的通货膨胀情况。所以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5、中国明清时期迎来了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峰。以下作品中,内容揭露和抨击了社会黑暗面,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是()。

A.《菜根谭》

B.《随园诗话》

C.《镜花缘》

D.《儒林外史》

【答案】:D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选项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来判断是否带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精炼,富有哲理,主要侧重于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智慧传授,并没有揭露和抨击社会的黑暗面,不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该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对诗歌创作、欣赏等方面的见解和主张,以及当时一些诗人的轶闻趣事和诗歌作品,并非以揭露和抨击社会黑暗为主要内容,不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情节展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现象有所讽刺,但整体更侧重于奇幻故事的构建,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相对不那么突出。《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生动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腐蚀和毒害,同时也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深刻地揭露和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