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配套课件].ppt
文件大小:1.64 MB
总页数:4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6.14千字
文档摘要

2.清中叶,东北的大豆、杂粮等农产品运往南方沿海各省,台湾的稻米、蔗糖也成为其与各省贸易的主要货物。这反映了当时( )A.东部地区成为贸易中心B.国家统一助推商贸发展C.国内长途贩运开始兴盛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朝中叶时期,东北地区的大豆、杂粮等农产品运往南方沿海各省进行销售,台湾的稻米、蔗糖等也成为与各省贸易的主要货物,这体现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全国商品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 1.(2023年新课标卷)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朝贡贸易繁荣 C.白银大量流入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解析:选C。据材料“渔村……‘小苏杭’”可知,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景象,是因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发展,中国手工业发达,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故选C项。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苏码 2.(2024年贵州卷)苏码又称“花码”“码子字”“苏州码”,是明清时期在民间契约文书中广泛用于记账和标价的数字符号,如下表所示。其使用()A.依托于官方的大力推广C.有利于契约文书的保存 B.适应商业发展的现实需要D.推动汉字书写日趋规范解析:选B。苏码是明清时期在民间契约文书中广泛用于记账和标价的数字符号,它是对汉字大写数字的简化,其出现适应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便利了商业计算和交流,故选B项。 3.(2024年广东卷)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 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解析:选D。商品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商业利润丰厚,往往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明朝时的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引发了弃农从商的普遍现象,正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反映。“风俗华丽,已入骨髓”则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与当地社会风气的相互促进,故选D项。 4.(2024年甘肃卷)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禁之时,民间多私携物品往交趾诸处,经日本转手贩卖,换取日本长崎银,将至中国,凿沉其舟,携银以归。私商冒险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C.海上商业贸易发达 B.白银主要来自日本D.经济高度依赖白银 解析:选D。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经济运转对白银的需求量大增。因此,民间冒险从海外带回白银,深层原因是当时经济高度依赖白银,故选D项。 5.(2024年全国甲卷)清代,《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数十部小说被翻译成满语印行。另《大清律例》规定,对“淫词小说”)“尽行销毁”,如再制作、售卖、阅读,加以刑处。这使( A.通俗文化发展陷入停滞 B.法律体系完成了儒家化 C.君主专制统治趋于僵化 D.传统社会伦理得到维护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符合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小说被翻译成满语传播,“淫词小说”则在《大清律例》中被明确禁止,这种做法维护了传统社会伦理,故选D项。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6.(2022年广东卷)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据《明实录》整理 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据《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