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如何经验选择抗生素1、病变部位,如横膈以上的感染,主要为G+球菌,首选时青霉素G,严重感染可加一种氨基糖苷类。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唑青霉素,如用药1-2天效果不好,可改用头孢唑啉或头孢美唑。假如病变在横膈以下像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膜炎,盆腔炎等,可首选氨苄或哌嗪青霉素,病情严重者加用氨基糖苷类,腹腔感染要考虑厌氧菌感染,应加用甲硝唑或氯霉素;2、病情的轻重3、病原菌的药敏,患者在用抗生素前首先要取血或分泌物作培养,因一旦用了抗生素就会影响培养的阳性率。第63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如何经验选择抗生素
要警惕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一旦有脓肿或细菌性赘生物形成,必需引流或手术切除赘生物,单用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另外对感染者用抗生素后仍然高热不退,除了考虑换抗生素外,应想到药物热,还需停药仔细观察有无其他疾病可能。第64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1、认识抗生素,选对抗生素;2、经验治疗与药敏检查相结合,患者全身情况与适宜抗生素相结合,尽早实现目标用药;3、根据PK/PD制定合理用药方案;4、针对患者特殊病理情况谨慎用药,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第65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几个基本概念MI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24小时后,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T1/2: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max: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所围成的面积,其数值越大,表示进入体内的药量越多。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在被清除的情况下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现象第66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PK/PD重要参数TMIC:抗生素的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的MIC的时间Cmax/MIC:血药浓度峰值与MIC比值AUC/MI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比值第67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口服吸收率在80-90+%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啶、氯霉素、克林霉素、氟喹酮、半合成四环素、甲硝唑、复方新诺明、青酶素V等,故均可口服给药;2、容易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磺胺、青霉素类、头孢孟多/呋辛、氨曲南、林可/磷/万古/氯霉素、氟康唑、甲硝唑、氟喹酮等,均可用于CNS感染;第68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屏障”穿透力或组织“亲和力”-----对血-肺/血-支气管屏障的穿透力:*以大环内酯类、氯霉素、TMP、甲硝唑和利福平最强;次为氨基糖苷类、半合成四环素类和万古霉素,在肺部感染治疗中这些药物具有相当地位;第69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在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仅为血液的1%--10%,但因其用量可较大,炎症时渗入的药物浓度明显升高,亦可达有效水平,而常被用于肺部感染;5、喹诺酮类在肺组织中的浓度可达血的3-4倍,对导致肺部感染的大多数致病菌有强大抗菌作用,故为肺部感染,特别是医院内G-杆菌感染的重要治疗药物。第70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在其他组织、器官代谢特点:*易穿透细胞膜的氟喹酮、INH、PZA常被用于杀灭细胞内的结核菌;*氯霉素、林可霉素、头孢孟多因骨内浓度高被用于骨科感染;*肝及胆汁中浓度高:哌拉西林、菌必治、头孢哌酮/吡胺、益宝世灵、吡哌酸、酮康唑;*泌尿生殖道浓度高:匹氨/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呋辛/西丁/美唑/孟多/噻肟、菌必治、泰能、氨曲南、氨基糖苷类、磷/万古/大观霉素、吡哌酸、氟喹酮、氟康唑、SMZCO、呋喃妥因。第71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常用的约30种,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三、四代。切勿在饮酒前后使用。第31页,共10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G+球菌包括: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替唑常用:头孢氨苄:成人:口服。一般一次0.25~0.5g(1~2粒),一日4次,最高剂量一日4g(16粒)头孢拉定:口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