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神经部分运动系统检查运动系统检查包括肌营养、肌张力、肌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姿势及步态等医学神经部分1.肌营养观察和比较双侧对称部位的肌肉外形及体积,有无肌萎缩及假性肥大。肌萎缩主要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及肌肉疾病,假性肥大:表现为肌肉外观肥大,触之坚硬,力量减弱,多见于排肠肌和三角肌,常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假肥大型)医学神经部分2.肌张力指肌肉松弛状态下做被动运动时检查者所遇到的阻力。嘱患者肌肉松弛,用手握其肌肉并体会其紧张程度(静止肌张力),持患者的肢体做被动屈伸运动并感受其阻力①肌张力减低: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小脑病变及肌原性病变;②肌张力增高:锥体束病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即上肢的屈肌及下肢的伸肌肌张力增高明显,开始做被动运动时阻力较大,然后迅速减小,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病变,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即伸肌和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做被动运动时向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亦称铅管样肌张力增高(不伴震颤),如伴有震颤则出现规律而断续的停顿,称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医学神经部分肌张力增高医学神经部分3.肌力指肢体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①瘫痪呈肌群性分布时,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②瘫痪呈节段性分布,需对相应的单块肌肉分别检查。检查方法:肌肉作相应的收缩运动,检查者施予阻力,或患者用力维持某一姿势,检查者用力使其改变,以判断肌力。肌力采用0~5级的六级记录法:(3)常用的轻瘫检查法:①上肢平伸试验:②Barre分指试验:③轻偏瘫侧小指征:④Jackson征:⑤下肢轻瘫试验:医学神经部分4.不自主运动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自主的异常动作,如震颤(静止性、动作性、姿势性)、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颤搐、肌阵孪等,以及出现的部位、范围、程度、规律,与情绪、动作、寒冷、饮酒等的关系,并注意询问家族史和遗传史。医学神经部分5.共济运动(1)指鼻试验:患者先将一侧上肢伸直外展,然后用伸直的示指指尖以不同方向和速度反复触及自己的鼻尖,睁眼闭眼比较,左右两侧比较。(2)误指试验:患者上肢向前伸直,从高处向下指向检查者伸出的示指,睁眼、闭眼对比,左右两侧对比。(3)跟—膝—胫试验:该试验分为三个步骤:患者仰卧,将一侧下肢伸直抬起;然后将足跟置于对侧下肢的膝盖上;定跟沿腔骨前缘直线下移。(4)快复轮替试验:嘱患者做快速、反复的重复性动作,如前臂的内旋和外旋,或一侧手以手掌、手背交替快速连续拍打对侧手掌,或以足趾反复叩击地面等。(5)反跳试验:嘱患者用力屈肘,检查者用力握其肮部使其伸直,然后突然松手。医学神经部分5.共济运动(6)无撑坐起试验:患者仰卧,不用手臂支撑而试行坐起时,(7)闭目难立(Romberg)征:用以检查平衡性共济失调,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然后闭目。共济失调患者出现摇摆不稳或倾跌。其临床意义在于:①后索病变:睁眼站立较稳,闭眼时不稳,即通常的Rombe’g征阳性;②小脑病变: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显,蚓部病变易向后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③前庭迷路病变:患者闭眼后并不立即出现身体摇晃或倾倒,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身体摇晃,且摇晃的程度逐渐加强,身体多向两侧倾倒。医学神经部分神经系统检查医学神经部分[一般检查]1.意识状态评价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及意识障碍的程度。(1)嗜睡:持续地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正确回答问题及配合身体检查,但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2)昏睡:需高声喊叫或较强烈疼痛刺激方能唤醒,醒后表情茫然,能简单含混地回答问话,不能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立即进人熟睡。(3)浅昏迷:患者意识丧失,高声喊叫不能唤醒,对强烈疼痛刺激如压眶可有反应,可有较少无意识自发动作;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4)中昏迷:对疼痛反应消失,四肢完全处于瘫痪状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生理反射减弱,呼吸和循环功能尚稳定。(5)深昏迷:患者眼球固定,瞳孔散大,生理、病理反射均消失,四肢弛缓性瘫痪,呼吸、循环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医学神经部分特殊意识障碍①谵妄状态:患者觉醒水平、注意力、定向力、知觉、智能和情感等发生极大紊乱,多伴有激惹、焦虑、恐怖、视幻觉和片段妄想等;②模糊(confusion)状态:起病较缓慢,定向力障碍多不严重,时间定向相对明显表现淡漠、嗜睡、注意力缺陷;医学神经部分精神状态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如错觉、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和情感淡漠等;并通过对患者的理解力、定向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