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度招聘贺州市市直公立医院聘用控制数人员(237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docx
文件大小:77.98 K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6
总字数:约4.08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度招聘贺州市市直公立医院聘用控制数人员(237人)笔试备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解析】幻想指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是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考点:心理素质与社

2、汉武帝时期,()所倡导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推崇,儒学正式成为正统思想。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顾炎武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历史人物所处朝代及思想主张,结合题目中“汉武帝时期”这一关键时间信息来判断正确答案。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家,他的理学思想在南宋后期逐渐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并非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李贽是明代思想家,他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与汉武帝时期推崇新儒学使儒学成为正统无关。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他倡导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注重实学,这与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不符。综上,正确答案是提出新儒学思想并使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正式成为正统的董仲舒。

3、甲间接故意实施杀人行为,导致2人死亡,乙因交通肇事致使10人死亡,然而对甲判处的刑罚应重于乙,这直接体现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宜和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答案】:B

【解析】该题体现的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在本题中,虽然乙交通肇事致10人死亡的死亡人数多于甲间接故意杀人致2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主观恶性比交通肇事的主观恶性大,所以对甲判处的刑罚重于乙,这正是将刑罚的轻重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犯罪行为相适应,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本题并没有体现依据法律明文规定来定罪量刑这一内容,所以未体现该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本题不是强调在适用法律上对甲和乙平等对待,而是根据犯罪情况判处不同刑罚,所以未体现该原则。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强调的是只能由犯罪者本人承担刑事责任,不能株连无辜,与本题根据犯罪情况决定刑罚轻重的内容无关,所以未体现该原则。所以本题应选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表述。

4、张某潜入陈某家中行窃,在看到陈某的癌症诊断书后,随即心生悔念放弃行窃并迅速离开。张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未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聚焦于判断张某的行为在刑法范畴内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不同犯罪阶段形态的定义,并结合张某的具体行为过程来分析。首先明确犯罪预备的特征,它是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在本题中,张某已经潜入陈家开始行窃,并非处于准备阶段,已超出犯罪预备的范畴,所以不属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而张某放弃行窃是因为看到癌症诊断书后心生悔念,并非是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阻碍致使其无法继续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张某在看到癌症诊断书后,主观上自动放弃了行窃行为,并迅速离开陈某家,其行为完全符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张某潜入陈家的行为已经开始实施盗窃,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已构成犯罪,并非未构成犯罪。综上,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5、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A.交互性

B.统一性

C.目的性

D.媒介性

【答案】:B

【解析】行政沟通行为具有交互性,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相互传递、反馈。行政沟通也具有目的性,是为了达成特定的行政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同时它还具有媒介性,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来实现信息传递,如语言、文字、电话等。而统一性并不是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所以答案选不具有的统一性。

6、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构成商品经济。关于商品和商品经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

B.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D.商品经